明朝人物系列:毁誉参半郑芝龙,海盗亦能扬华夏之威于海上野史趣闻

2018-08-29 15:30:39

今天是个值得永远被纪念的日子,在今天上午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为了这一天我们中国人奋斗了几十年。因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甲午中日海战。的确百年来中国海军一直落后于西方,但在清朝前,我国古代水师从不弱于人。即使在明朝末期的时候,日薄西山的明朝水师依旧纵横于海上,屡次击败外来入侵者。而海盗出身的郑芝龙更是在亚洲海域大放光彩,在料罗湾海战中吊打荷兰海军,称雄于海上。

明朝末年,我国东南沿海防御空虚,而此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对东南亚以及我国海域虎视眈眈,想填补明朝水师在郑和以后留下的权力真空。然而几乎无敌于海上的荷兰人在这却踢到了铁板。这块铁板就是郑芝龙。郑芝龙可能大家没怎么听过,但我想一说郑成功大家就应该都知道,他是郑成功的父亲,如果不是后来变节了,父子俩在现在都会被奉为民族英雄百世流芳。虽然没有像自己儿子一样被人奉为英雄,但郑芝龙的人生传奇程度丝毫不逊于自己的儿子。郑芝龙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17岁时由于家道中落,只能去投靠做海商的舅舅,后来逐渐发迹,成为一个拥有武装的大商人。对于他的成功,长期以来在民间有种说法,说他是靠贩卖自己的色相而成功的。这种说法得根据在于郑芝龙是个难得的美男子,在许多史料中都证实了这一点,再加上当时沿海不少地区都好男风。当然这只是民间说法,大约是有人对他变节叛主极为不耻,故意消遣他。

不管是通过怎样的手段,郑芝龙最后还是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海商或者说是大海盗,明朝政府本来是想剿灭他,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成功,于是便将他招安了封给他一个游击将军。摆脱了匪身,当上了将军,在当时的人眼中,这也是海盗的人生巅峰了。但是有些时候,命运极为的慷慨,总会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崇祯六年,荷兰人为了逼迫中国对它开放,多次侵犯中国海疆,并且肆意烧杀抢夺。面对红毛人(当时中国对荷兰人的称呼)的残暴行径,崇祯皇帝极为震怒,不顾当时北方战事正急,下令开战。当时福建巡抚邹维链接到圣旨后,立刻开始部署,以郑芝龙为前锋,南路副总高应岳为左翼,泉南游击张永产为右翼,王尚忠为游兵。前期双方各有胜负,由于是海上作战,所以如果不是双方都有决战的意愿,否则很难立马分出最后的胜负。因此直到数月后,明军得到可靠消息,在料罗湾堵住了荷兰舰队及其帮凶海盗。这场战役郑芝龙作先锋,采用火船战术大败荷兰和海盗。荷兰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只有少数逃出生天。大战之后,郑芝龙因为有战功,在崇祯九年被任命为福州总督,镇守我国东南海域。崇祯十二年,荷兰人不甘心失败,再度派遣战舰前来,再次被郑芝龙吊打。两次战败的荷兰人终于认命了,从此以后东亚海域的控制权被明郑集团把控,所有在这片海域上航行的船只都必须向郑芝龙交钱,而荷兰人的商船则每年都必须向郑芝龙为代表的明郑集团交纳1000万法郎的进贡,才可以保平安。时隔两百多年,东亚的海域终于再次迎来了它真正的主人。

郑芝龙晚年却十分悲凉,当清军入主中原后,他选择了背叛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南明朝廷,不顾自己儿子和部下的苦劝,向清军投降,只带五百人入京,最后被清朝统治者利用完后就杀了。郑芝龙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人,也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英雄,但他是一个中国人,一个让中国再次扬威于大海上的中国人。

本文作者:冷眼观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