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帝遇难郑芝龙卖国 郑成功举抗清复明大旗野史趣闻
本文作者黄强
福州告急,建宁失陷,闻听此信息,湖光总督何腾蛟派遣郝永忠率领5000铁骑迎接隆武帝,但是距离隆武帝的驻地延平尚有距离。隆武帝身边没有什么兵力,慌乱中只有少量亲近随从、护卫,携带辎重,从延平向汀州出逃。
【图44,湖广总督何腾蛟】
郑芝龙没有护卫隆武帝,他自己带兵回到了安平镇。隆武帝一行行走很慢,八月抵达汀洲,就被日夜兼程的清兵追上,押解至福州。七天后,即隆武二年(1646)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与皇后曾氏在福州殉难,隆武政权灭亡,仅建立一年零三个月。
【图45,1646年10月形势图】
清军非常了解郑芝龙,对他施以恩惠,以闵粤总督官衔招抚。郑芝龙向来喜欢做投机生意,他知道“国破山河在”的局面维持不了多久,权衡利弊,他决定接受招降。郑成功闻听后,非常气愤,他与郑芝龙理论起来:“闵粤之地同北方不同,山川险峻,如同天然屏障,我们占据地利人和之势,父亲手握重兵,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且闵粤临海,航运发达,商贸繁荣,可以筹集到粮饷补给,只要选将强兵,巩固防卫,整顿民心,是完全可以挽回败局的。”郑芝龙对于儿子的劝阻,置若罔闻。郑成功见父亲无动于衷,依然打着他的小算盘,又说道:“虎不可离山,龙不可离渊。如果清军把你调离了福建,您失去了依托,那是非常不利的。”郑成功苦口婆心,利欲熏心的郑芝龙那里听的进去,他一心想着那个即将到来的“闵粤总督”的官衔,那时候他就不再是“福建王”,而是“福建广东两省王”,渴望多年的美梦终于要实现了,郑芝龙如何能不激动?
“父亲,不要相信清兵,他们的许诺只是画饼充饥。父亲,你想想,清廷可能信任汉人吗?明朝降清的臣僚,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崇祯帝煤山殉难,清廷相信他吗?多尔衮处处牵制他,攻打李自成他做马前卒,损兵折将。吴三桂不过是清廷的鹰犬,我的老师钱谦益才高八斗,降清后,得到重要职位吗?还不是落个贼臣竖子的骂名。”
“我是商人,讲究投资回报。降清是大势所趋,迟降不如早降,此时降清正是时候,况且清廷已经答应我做闵粤总督,福建、广东是我郑家天下,我何乐不为?”郑芝龙侃侃而谈,似乎胜券在握。
“我们是大明臣子,弃明降清,这是不忠,是会遗臭万年的。”郑成功对父亲的投降腔调,很是愤怒。这是他父亲,倘若换了别人,或许郑成功一剑就会要了对方的性命。
“黄毛小儿,竟然对父亲如此不敬。为父降清,可以保财产,保官爵,保权势,保名誉。有了这四样,郑家的财富就会滔滔不绝,这就是本钱。没有了本钱,什么都不是。”对于投降清廷,郑芝龙不仅不觉得可耻,反而为自己的精明而得意。
“国破山河碎,城深草木生。社稷危急,百姓涂炭,民不聊生。我们身为大明臣子,手握重兵,不思抗清报国,却想着保存实力,捞银子保位子,我们愧对皇帝,愧对百姓呀。乞降求荣,那不是中华男儿的所作所为,有违古训,有悖伦常,孩儿没学过。乞降换来的荣华富贵,我宁可不要。”郑成功斩钉绝地回绝了郑芝龙的好意,也否定了他的投降行径。
“儿子竟然教训起老子,反啦。”郑芝龙大怒,他铁青着脸,指着郑成功,破口大骂:“你这个不孝之子,小混球,老子辛辛苦苦为你打算,你竟然指责老子。我意已决,你不降,我降。你继续做破皇帝的大将军,我去做清廷的闵粤总督。”
父子争执,不欢而散。兄弟郑鸿逵和好友周鹤芝也劝阻郑芝龙不可投降清军,但是利令智昏的郑芝龙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带着500名亲兵去清营投降,献印剃发。清军待之上宾,让郑芝龙颇为得意。然而礼待不过三天,郑芝龙被安排去了北京,封为同安侯,并没有兑现大权在握,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闵粤总督,依然是好吃好喝伺候,实际被软禁了。
郑芝龙将仙霞关拱手相让,失去了仙霞关的天然屏障的抵御,福建无险可守,清兵大兵压境,长驱直入福建。郑成功逃往金门,不久,他就接到了隆武帝蒙难的噩耗,想到隆武帝对自己的器重、恩隆,郑成功失声痛哭。他设立灵台,隔海遥祭,又下令金门居民换上素服,为皇上服丧。他知道清兵完明之心不死,他要早做准备,抗击清兵,保一方平安。
【图46,郑成功策马扬鞭】
说明:本文系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侵权已委托今日头条律师团队负责处理。联系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置业经济史、民国史研究,已出版著作13本。新著《驱夷保岛郑成功》,2016年3月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本文作者:黄强黄不息(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