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明朝皇帝怎样看病?野史趣闻
生病是日常生活在所不可避免的事。平常人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自己吃点药可能就能扛过去了,真要是生了大病,还是得跑到医院去挂号就诊。
我们现代社会看病要比古时候方面的多,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求医有道的。古时候平常人家生病也就是去中药铺抓服中药熬着喝,好一点的会请位郎中来家里看病。
那么皇帝生病怎样看病的呢?是否就真的像宫廷戏里演的那么简单,宣个太医号个脉,然后开个药单抓服药喝下去就完事了?
其实并不是。历朝历代那么多位皇帝,咱们不看别的,以明朝为例,单单只看明朝的皇帝看病,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明朝的皇帝看病到底又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一、就诊明朝时有关皇帝看病的情况,在《明宫史》里有详细的记载。书里说道,每逢皇帝感觉自己的身体不适时,就会宣召御医。被宣召的御医通常为四人或六人,御医们入宫前要沐浴更衣,吉服入宫。
宫内的陈设也十分讲究,不管春夏秋冬,大殿内必须要放一盆炭火,炭火中须焚烧苍术和其他的香料,太医们进殿时需从炭火盆上跨过。
之后,太医们面见皇帝行跪拜礼,礼毕,一位太医跪在皇帝的左手边进行医诊,另一名太医跪在皇帝的右手边进行医诊,这样左右两边轮换号脉,号脉结束后开出药方并进行登记注册。
由于是给皇帝看病,所以整个就诊过程都十分严谨。
二、配药明朝皇帝看病时,给皇帝号完脉后,几个太医讨论总结出病症,然后就开始配药。为慎重起见,皇帝用的药一般在宫中制作,由专人负责。配药时,太医院的院官、太医及主管太监共同在宫中药房配药,门外派守卫看守。此外,配药时须将药品的药性、用法如实注明,所有参与配药的人要如实登记签字、盖章并保存档案以备查考。
三、煎药
明朝皇帝看病制药时,配好的药由所有参与配药的御医和太监共同煎制。煎制药材也十分讲究,煎制时需将两副中药合在一起煎,煮好后,再分成两份。出于对皇帝人身安全考虑,煎制的两份药,一份由所有参加制药的太医及太监共尝,确定药材无误后,另一份用金罐装好,再贴上“御药谨封”的封条,说明是皇帝用药,之后呈给皇帝服用。
不知道大家看完明朝皇帝怎样看病的过程后作何感想?小编终于明白为何亲兄弟骨肉相残也要争皇位了,这待遇也太优越了吧。
这仅仅是看病,那皇帝其他的方面比如说衣食住行、选秀、出游等等,更是优越的不能再优越,精致的不能再精致了啊!简直是应了那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谢谢大家跟小编一起了解明朝皇帝怎样看病,欢迎大家给予指正!
本文作者:话评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