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又一个明君唐玄宗十分重用姚崇,后者也没辜负他的期望野史趣闻
嗨,大家好,这里是一恒说史,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比较好的历史。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她死了之后,就有另一位男皇帝接替了皇位恢复了唐的国号,但是皇宫里却十分的不宁静,但是这个皇帝却十分的昏庸无能,他的皇后和他的女儿公主,以及武则天的女儿野心都非常的大,想要模仿武则天当政尝一尝当皇帝的滋味,这几个女人就先后把朝廷都掌控了起来,在这6年的时间里把朝廷弄得十分的混乱。皇帝还被公主和皇后毒死了,宫中的情况十分的危急,他的第三个儿子就起兵起义杀了皇后,拥护另一个皇帝登上皇位,这个皇帝的复位除了李隆基有非常大的功劳之外,太平公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这个皇帝掌握权力的时候,太平公主的权力也非常的大,而且她和她的母亲的非常的善于规划谋略帮结派。

朝廷内的七个宰相有五个就是他的手下,朝廷的许多官员,有一半儿都是想要跟随她的。过了几年之后李隆基的父亲,也就是现在的皇帝,非要把皇位让给他的儿子,李隆基不肯接受,皇帝又说难道这个皇位非要我死了你才肯继承吗。皇帝是真心想把皇位让给他,于是便答应了。他做皇帝之前,在他的生命的前20年里,正是武则天权力最大的时候,他的家族的人员都遭到了排挤,甚至是被杀害,国号都改了,父亲甚至被迫改了姓名,这些非常残酷的事实使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他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决定要报仇雪恨,于是他就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自己自学了起来,他非常勤奋的学习武功刻苦读书,在两个方面都掌握了许多的本领。

他继位以后公主仍然在操控着整个朝廷,于是她们就想联合一些人发动叛乱,但是皇帝,知道了他们的计谋之后亲自率领了300多名士兵,消灭了公主的同伙,公主逃跑之后看见反叛无望,于是就自杀了。到这个时候皇宫里才彻底安静了下来,这时候在皇帝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心治理国家,把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发展上去,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的文化底蕴,周围的国家都来朝拜他。于是他就更加的,勤勤恳恳的处理政事,尤其是在用人的这方面,他非常的慎重,他用那些非常贤能的人,在他当皇帝的这20年里选拔出了许许多多的能人志士,还有许多的非常有名的将领也都是他提拔出来的。

姚崇就是他提拔的人之一,这个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从小就机智过人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他因为自己的才能就被提拔做了一个很大的官儿,然后他还非常的善于写文章,能够出口成章思路非常的敏捷,于是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现在的皇帝就更加的推崇他。因为他之前得罪了公主,于是就被贬了,皇帝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就立马重用了这个人,然后,就把他招入皇宫内跟他亲自面谈,请教治国的方法。他看见皇帝非常的虚心请教,于是就非常的想和皇帝谈一谈自己的治国策略,他谈的非常的开心,足足有一整天,一直到深更半夜他们丝毫不觉得疲惫。皇帝觉得他说的非常有道理,把皇帝都听傻了。于是皇帝就非常的高兴,要任命他为宰相。

可是姚崇却非常的不甘情愿,于是皇帝就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他就说我不是不愿意为皇帝效忠,而是我没有那个能力,于是皇上就非常的惊讶,就跟他说如果你没有能力,那谁还有能力做宰相的,有什么不方便的就跟我说,我一定会满足你的,于是他就说,我现在有十个建议,如果皇帝能够同意,我就接受这个任命做上宰相,如果皇帝不同意那我就不做。皇帝就急忙的说,你到底是哪十条建议快告诉我。于是他就慢慢的一一道来。他提了这些建议之后,皇帝就非常的高兴,他就对他说这些建议都非常的棒,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完全都可以做到,于是第二天一早,皇帝就发布了一条诏书,任命他为宰相管理朝中的许多大事。

姚琮害怕皇帝忘了他的建议于是就把他的那十个建议写成了一篇文章献给了皇帝,这篇文章在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一篇文章。他当了宰相之后就十分的勤劳,因为政务很多,于是他就累到生病了,由于他为官十分的清廉,生了病之后没有一所房能让他养病,于是就只好住在一个寺庙里,皇帝非常的着急,于是就派人去问候他然后才知道他得的竟然是疟疾,无法上朝处理事情。他在养病期间的工作完全是由另外一个大臣来接管的,但是许多地方都不让皇帝满意,于是皇帝就对那个大臣说,你以后要与要跑到庙里去向他请教,他不敢自己做决定,有的时候一天要跑很多次,非常的累,于是就对皇帝说。还是让宰相大人搬到我们附近来住吧,于是皇帝就立刻答应了。

可是姚崇却始终不肯搬,因为他说搬去的地方是一个办公的场所,而不能用来养病,但是皇帝却非常的坚持让她搬过去,并且对他说,我设置了这个办公的地方,就是为了方便你们,现在让你住进去养病,也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姚崇看见皇帝这么地真心实意,他有考虑到确实是方便了许多,于是就搬了进去。之后他又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那就是蝗灾。蝗灾来的时候十分的迅猛,许多大臣都认为这是天灾,没有办法靠人为去解决,于是就请求天神保佑,帮他们渡过这个劫难,可是姚崇却并不这么想,他鼓励百姓们采用他的措施,引诱蝗虫,然后全力扑杀。很快蝗灾就得到了控制,国家度过了劫难避免了灾荒。
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历史大杂会(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