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岳飞野史趣闻
古往今来,政坛上不乏几起几落、几落几起者。岳飞死时年仅39岁,除了眼疾,身体很好,假如他在政治上能屈能伸,必能活到六七十岁,以待东山再起。1163年,岳飞不死的话是61岁,宋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宋孝宗主战,给岳飞平反,然后北伐,却失败了,转而主和。这恰恰说明,南宋与金,实力相当,谁也灭不了谁,宋高宗主和是符合国情的。但是,如果岳飞不死,宋孝宗起用岳飞指挥北伐呢?
岳飞的政治,符合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所以读史者都支持收复失地,反对和议,尤其反对和议条约中的岁贡。其实,对待历史,应当历史地看问题。
问题一,收复失地几无可能,女真人战斗力强。这是因为,野蛮的游牧民族生产力落后,创造财富很慢,但是他们全民皆兵,把战争当作生产,把抢掠当做收获,如此创造财富很快,因而人人都有战争的积极性,而国家无需支出军费,由兵员自备马匹、武器等装备,所以越打仗越是民富国强。文明的农耕民族则不然,打仗需要征兵、征税,越打仗越是民穷国衰。野蛮的游牧民族也会衰落,那是因为他们被农耕民族的文明同化了,而新的野蛮的游牧民族又崛起了。
问题二,议和,为什么必须岁贡?这要从西周对戎狄蛮夷的征服形式说起。征服即进贡,距离近的一年一贡,远的三年一贡,再远的一生一贡,贡象征臣服,贡品其实不值几何,比如楚国给西周的贡品仅仅是一捆滤酒的苞茅。到了西汉,对周边民族实行羁縻政策。羁是马龙头,縻是牛缰绳,从字面上看,好像是征服、驯服,其实是笼络、安抚,不仅不要贡品,反而还要给点利益,如果你强大,给你的利益更大,比如匈奴,“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就是羁縻的一种形式。南宋与金,天平失衡,皇帝都被掳走了,岂能不贡。古代没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唯有宗主国、臣服国之分。
问题三,议和,是人民之福。金国朝廷也分主战派、主和派。金兀术主战,但不掌权,主和派与南宋达成和议,以黄河为界。仅一年多,主战派政变,处死主和派,金兀术南侵,却败于岳飞。岳飞被害,重新议和,以淮河为界,南宋失去中原,金兀术志得圆满,几年后病死。此和议维持20年后,更激进的主战派完颜亮掌权,率军南侵,要一举消灭南宋,但渡江遇阻,被主和派将领杀于行军帐中。两国重新议和,仍以淮河为界,但岁贡减一半,南宋也不再称臣。此和议维持40年,两国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此后30年,蒙古崛起,金国不敌。
契丹立国百余年亡于女真。女真立国百余年亡于蒙古。蒙古灭金40多年后又灭了南宋;蒙古立国百余年后又被赶回草原。留在白山黑水的女真,400年后征服蒙古、灭了明朝,建立清朝。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就这样轮番征服,在征服中融合。
岳王爷一生精忠报国,世人皆知,我辈应当永世纪念
本文作者:皇帝不洗澡(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