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采|亲爱的罗京野史趣闻

2018-08-22 10:00:35

编者按

本文作者波波,本名张波,是流沙河镇合兴小学教师。读波波老师的文章,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字很实,情感很真。像这一篇《亲爱的罗京》,文章很长,但没有一句华丽的语言,娓娓道来的都是自己与学生“京哥儿”的学习和生活的一些片断,平淡如水,却又回味悠长。为何这样的文章会有如此的韵味?小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字里行间倾注了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无论是课堂上的耐心激励,还是课外阅读的悉心引导,还是毕业后的电话交流,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老师对学生如同妈妈般的关爱,如此大爱,怎能不让人感动?

亲爱的罗京

京哥儿,是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好孩子。那天我刚做完家务事,躺在沙发上看一段梅艳芳的视频,正要满脸泪水时,接到他的电话。他告诉波波:“张老师,我要去北京参加比赛了,等我给你带礼物回来再到你家看你,这些天你要在家注意身体!”我连忙坐起来,这么有心。我嘱咐他带个手机在身边,每天打个电话给他爸爸。可他却回答:“没事,我不带手机了,带了几本书,没关系的,您放心!”我一时竟然不知道要怎么接话,感觉像是他在嘱咐我一样。曾几何时,这个小男生已经长大了,学会给重要的人打电话,学会了独闯江湖的本领了。回想和他在一起的岁月,真是一段那么难忘,那么有成就感的日子。也许人生中还会碰到更多优秀的孩子,但肯定再也不会碰到一个像罗京这么全面的孩子。

孩子们当时陪着我学习诗词歌赋

才见他的时候,副班主任说这个四年级下册的学生,成绩优秀。仅此而已,在接触几天后也就是成绩好吧,没有其它优点。上课时,他喜欢回答问题,思维反应快,但语言组织乱七八糟,“我,我,我……他,他,他……”半天表达不出来到底要说什么。很多次都是站起来满怀信心,坐下去时全班同学被逗得哈哈大笑,而他自己却是满脸通红。有好几次,我都是先告诉他回答的这个问题要注意的条理,再让他复述。他站起来复述时,却比上次好不了多少,虽然不是个结巴,却让大伙儿体会到了比结巴说话时更难受的劲儿。自尊心特强的他,总是眼泪刷刷就流了下来。等他哭完,我继续激励。好几次也因为我言辞过于严苛让他短时间没办法再举手。但经过多次的训练,终于可以做到顺理成章,到现在基本上口若悬河。主持,辩论,演讲,都有板有眼,让我骄傲!

那时和他们一起那些精彩的瞬间

才接手,其实他的作文真的写得不好。思路清晰,可如同冬天的枯树,光秃秃的,没有生命的迹象,点缀之物无一可取。为了改变,我引进了阅读,一本书一本书的奖励给他读。两年半时间大约有上百本书已经被他看完。给他一本《绝望锻炼了我――朴瑾惠传》,他在一天半时间就可以看完,并做完读书笔记。他的很多书都可以做到精读,并写好读书笔记,“好词、好句”记载的密密麻麻、“内心感受”写得精辟、入木三分,让人佩服。而书看多了后,我引导他浏览式读、跳读、猜读、整段读……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住不同读书方式的要领,抓住书中的精华,在读书感受中你可以看到他如行云流水的文采。那时候的我因为工作经常特别烦,可只要拿到他的读书笔记,像杜冷丁注入结石疼痛病人身体一般,只要那么几分种,全身立刻有轻松的感觉。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觉得教育的伟大,同时也深深感觉,教育工作真是一个需要合作的工作,老师再好,也要有灵性的孩子。

京哥儿写给我的信

我在班上的作业几乎只有两种,一是阅读相关书籍,二是写文章,可以是日记可以是读书笔记。六年级每天都要动笔,每周三篇日记、三篇读书笔记。每次翻阅他们的作品都要两个小时,但罗京的作品却总是会给我这两个小时中最最快乐的几分钟。他总是喜欢用最华丽的字词来形容最平常的事。最平凡的事在他的描写下,总能找到一种存在的价值,甚至还能读出一些深刻的哲理。我喜欢向他们朗读我的作品,而朗读他的作品时,总给我荡气回肠的感觉。记得彭老师拿他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本作研究时,都被他的扎实、勤奋、灵性给振憾。也是在他的坚持、引领下,全班同学才那么热衷做读书笔记。才会在一次次读书分享会上,全班同学都能出口成章,那样自信地表达!京哥,应该算是当时091班的学霸,同时也是学校一座标杆!

京哥儿的阅读笔记,摘取几页

其实我最欣赏他的是他身上那种生命力。这小子一到学校就可以完全沉下心来。不管旁边的人是在聊天还是玩卡片,甚至有人喊他去踢足球,他都能专心看他的书。当你去看他时,他在看《史记》、《资治通鉴》、《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他总是左边摆着书,右边摆着读书笔记,一手扶着书,一手拿着笔,桌上还少不了一本字典。一本书看完,密密麻麻的笔记好几千字。有时候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一种向上的力量一般,让人振奋。六年级,课标上规定阅读量一百万字左右。然而他在15天左右完成了超越了一百万字的《哈利波特》全七部的阅读并完成了近万字的读书笔记。当他把读书笔记放到我的面前时,真的难以置信,这些读书笔记出自于一个六年级孩子的手。是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坚持,什么才是做有意义的事。

留在候旨的孩子初一军训后我去看他们

第一次去看在金海就读的孩子

他在学校每个月的零花钱不到20元。有一次我们班在全校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班队活动公开课,我说罗京是节俭的榜样。其他老师一直以为是罗京家穷所以舍不得用钱。其实他家……估计波波不吃不喝二十年也赚不到他家现有的二十分之一的财产吧。然而在这样的家庭,却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真要向他们学习。

作为老师经常会有那种感觉,就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一般都认为成绩好和老师没什么关系,全凭自己的天赋。而在京哥这,竟是一个特例。他的爸爸妈妈每次到学校来总是那么谦逊。他的父母和他都认为,现在的罗京都是老师教育的成果。我每次去家访,他们都盛情款待。而我每次总是匆匆忙忙聊几句就走,生怕他们会以什么方式来报答。

有天我正在办公室处理学籍的事,突然几个人冲进我的办公室。他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我疑惑地望着进来的人,只见罗京妈妈提着一大包东西放到我面前说:“张老师,今天我是来专门感谢你的,我今天给你带来了一种鞋,36-37-38-39码都有,您试一下,您的工作这么累,要少穿高地跟(高跟鞋)。”说着就蹲下来帮我脱鞋,刚好那天穿了双高跟鞋。我连忙站起来,推脱。只见罗京爸爸说,'张老师,这鞋就是我们回龙铺街上卖的,您放心吧,这种鞋穿着不累,牵脚一些,不贵呢”那真诚的样子真让我一辈子难以忘记。当我把脚挪进那双蓝色的豆豆鞋时,罗京妈妈竟然长舒一口气,眼中闪着晶莹的泪花。“张老师,这鞋好穿,以后少穿高跟鞋,您太累了,您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我们不打扰您工作了,我们店里还关着门哪!”说完满意地走了,而整个过程,我竟然没有说出一句话。但那双鞋竟是我有生以来穿过的最舒服的鞋,比我鞋柜里那双“Saturday”要舒服上万倍。

月考90分以上的孩子

《卖火柴的小姑娘》公开课奖励优秀小组

如果罗京给你的印象就是一个书呆子样的话,那你就错了。他是学校足球队的,篮球也是他的强项。他每次在球场上奔跑、带球、玩勾球、头球时不知迷倒多少人。“市奥数一等奖”,“希望英语口语赛”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顺利进入省赛并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全国决赛。上进、勤俭、懂得合作、谦逊、聪明、爱阅读、善表达、还有两条我最喜欢:第一,每次来我家吃饭他总是洗碗的那个;第二,假期里要找到他,只有每天的早上六点到九点,因为此时他肯定在家看书,而其它时间他早已玩得不见人影儿了……

罗京爸爸总和我说:“几年前的他遇事,甩门而出并大哭一场是唯一的手段,动不动就会……”

我和京哥儿的故事,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不会因为毕业要分开而不再继续……

杨老师指导

学生自己做的中队角

观舞台剧的人们

舞台剧《新三国》

《神奇校车系列》课后阅读

如今的他早就在金海中学的精英班过上了初二的生活。初一的第一年,每一周下午都会给我打个电话。电话中,我总在问:

“崽崽,这段时间怎么样?累不累?”

“老师,你放心,我不累。”

“考试怎么样?”

“就那样,不是进步就是退步,要么就是第一名要么就是第二名,不过语文145分呢。”

“还看课外书吗?”

“看呀,得偷偷地看,你送给我的《南渡北归》被杨老师撕掉了,后来因祸得福,他奖励了我一套。”

“运动没有?交到好朋友没有?主动帮助身边的朋友没有?”

“晚自习前半个小时跑几个圈,好多好朋友呢,我会主动帮助朋友的,放心吧!”

。。。。。。

而自从进了初二,他便不再那么多电话,只有教师节、过年、我的眼睛做手术后才能收到他的电话。每次匆忙的电话里,我再也不去问他成绩怎么样?而他却总是在挂断电话前嘱咐我:“老师,放心,我会努力,你每天要早点睡觉。”

红衣服的就是罗京

前几天,京哥爸爸转发一个京哥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视频。依然在感谢我在小学给他儿子打下的基础。几行感谢的话,却让我那天原本低落的心情再次振奋起来......

教书育人,人生的向往。精心陪伴,曾通过用广泛的阅读这样的方式打下的孩子们坚实的语文基础,曾通过走心的方式慢慢建立起的师生情谊,让我终身难忘。是他们陪着我从辛弃疾学到苏东坡,从“独上高楼”背到“我辈岂是蓬篙人”,从陆游和唐琬的“错、错、错,莫、莫、莫”爱情故事的料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爱恨情仇,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说到杨红樱的校园文学,从金庸古龙的刀光剑影谈到《哈利波特》的魔法幻境,从“张老师有一双大象腿”评到“波波是我的恩师”,从见到我就害怕到毕业前一个学期每次在我下班前的一个个温暖拥抱,从一次次因为不做作业通知家长经历到一次次因为作文写得震撼人心而在家长圈分享,从一个个趴在地上玩卡片的孩子成长到现在站在我面前可以一把搂我入怀的少年......

时光啊,真的可以慢点啊,让这群少年多些和我通电话的时间吧;

时光啊,真的可以快些啊,让这群少年赶紧在我的面前得瑟吧......

↓ ↓ ↓

欢迎参与留言,您的留言更精彩

主编 │ 周正茂

编辑 │ 卢孟来 黄晓佳

传递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

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有您支持

教育更美

本文作者:宁乡教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