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抗战家书 张自忠:尽忠报国 取义成仁野史趣闻
再过几天,又到抗战胜利纪念日了,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一群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虽然硝烟已经散去,但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今天我们要读的家书,作者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张自忠。
1940年5月,为了粉碎日军控制长江交通的企图,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率领卫队冲到了最前线,全身八处负伤,战至最后一刻。
张自忠长孙 张庆宜:仰之吾弟如晤: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这是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前线,张自忠将军写给部下、第33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的亲笔信。作为总司令,张自忠亲自率部渡河作战,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最终壮烈殉国,年仅49岁。
张自忠长孙 张庆宜:他当时防守的是襄河的最后一道防线——南瓜店,失了南瓜店的话,敌人就会渡河过去打宜昌,重庆就会受到危及了,将影响整个川汉形势。
张自忠是抗战阵亡将士当中军衔最高的将领,周恩来称赞他“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在1938年的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领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
张自忠长孙 张庆宜:一个叫剑新的记者到战地去采访他,他说,敌人的武器虽然精锐,可是我们的部队在国仇家仇之下,都咬紧牙根和他们死拼,在伟大坚强的民族意识和高涨的怒火之下,他们的武器也和我们平衡了。
张自忠治军一向从严。平时,他和士兵穿一样的军服、吃一样的大锅饭、推一样的平头。为了磨练部队意志,他曾经率先脱掉大衣,带兵在冰天雪地里训练,因此被称为“张扒皮”。
日军战史资料记载了张自忠牺牲的时刻:第四分队藤冈元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站起,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开枪射击,打中军官头部。张自忠殉国当日,他的部下夜袭南瓜店,拼死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经查验,张自忠全身八处负伤,右肩、右腿为炮弹伤,腹部刺刀伤,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
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
张自忠长孙 张庆宜: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1891生于山东聊城,1940年牺牲于枣宜会战。遗体运往重庆安葬时,十万宜昌军民不惧日军飞机盘旋,恭送灵柩至江岸。
本文作者:央视新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