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沧桑的历史:大佛不放手中刀野史趣闻

喜欢历史的人,大都胸怀天下,有悲悯之心,如果一个人喜欢历史,那么这个人必定可以深交,笔者希望以这篇小文来结交更多同道中人。
很早就对南北朝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感兴趣,也着实下过一番功夫,终于决心要写点东西时,一个朋友建议说:南北朝不好写,太乱,不如别的先不说,先把北魏研究透彻再说,北魏研究透彻了,其他朝代就好说了。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从北魏入手。
当我把北魏从南北朝这段历史中摘出来,并将全部精力放在上面时,我发现,要写南北朝,也确实只能从北魏入手,因为南北朝之所以为南北朝,正是因为有北魏这样特殊的王朝。
显然,中国人对北魏这段历史很不够重视。
《魏书》的作者——北齐大才子魏收,素来狂悖不羁,一贯恃才傲物,但当他的笔触写到孝文帝拓跋宏时,他却充满敬仰地赞叹道:“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而《北史》的作者,唐朝的李延寿,也以同样的情怀沿用了这句评语。
“经纬天地”的魏孝文帝,比之一统华夏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济世安民的唐太宗,如何?
我认为,作为帝王,北魏孝文帝之伟大远在这三位之上。
可事实却是,北魏孝文帝的名声远不及这三位,国人皆知秦始皇嬴(赵)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可有几人知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呢?
北魏孝文帝,没有给中国人打下海棠叶,也没有给中国人留下大公鸡,——他没有武功赫赫,他不是开疆拓土的帝王,但依然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君、明君、雄主!
仁,是说他上抚百官,下恤黎庶;
明,是说他从善如流,是非分明;
雄,是说他锐意革新,乾纲独断。
他才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一个帝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使命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让他的百姓幸福。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魏孝文帝不是汉人,但他不惜将自己的民族“灭亡”,来换取两个民族的和平发展、繁荣安康。
而中华上下五千年,唯有北魏王朝,才能能孕育这样大悲悯、大情怀、大作为的帝王。

中国的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周朝古朴,秦汉刚健,魏晋散逸,隋唐雄浑,宋明小资……而北魏,却唯有“神奇”一词最贴切。
拓跋鲜卑金戈铁马,在强胡林立的北方脱颖而出,建立北魏,一统北国,兼治胡汉数个民族,开启中国多民族共治之先河;北魏统治者是游牧民族,然而这个王朝却将汉字艺术推到一个极致高峰,孕育出让人叹为观止的魏碑书法;他们骁勇强悍,嗜好杀戮,却又是虔心礼佛的佛教徒;然而丢掉经卷,拿起屠刀,又成中国“三武灭佛”之先驱;放下长剑拿起刻刀,摇身一变,又是伟大的艺术家,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刀刀惊天动地;他们的歌喉高亢苍凉,《木兰诗》在中国北方久久传唱;铸剑为犁,他们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和科学家,《齐民要术》和《水经注》,既是词藻优美的文学精品,也是资料翔实可信的科学巨著……
崇文尚武,亦无过于此;大气雍容,开盛唐先河。

本文作者:畅游玫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