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告诉你:书要怎么读?野史趣闻
百年家書,做国人自己的家书!
《与诸弟书》是曾国藩写过自己的弟弟的书信,旨在劝勉诸弟好学上进。曾国藩在家中是长子,他的教育思想对其兄弟及子女都有很深的影响。据调查,曾国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间,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没有出一个纨绔子弟。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清楚)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到)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很快成功),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除书信告知外,曾国藩还附上了学习的课程表,大概有十三项内容:
1、主敬:整齐严肃,无论何时都不胆怯。没有事情的时候安心养神,有事时便专心致志,心无杂念。
2、静坐:每天不管何时,静坐一会,体会极静时刚正仁义之心回复的情态。内心踏实安稳,如鼎镇住一般。
3、早起:天亮就起床,醒了之后绝不贪恋。
4、读书不二:本书没有点读完毕,一定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为外界所左的人。
5、读史:二十三史每天读十页,即使事务繁忙,也不间断。
6、写日记:每天必须用楷体写日记,每天记自己行为不端之处,言语过失之处,终身不间断。
7、日知其所亡:每天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等类。
8、月无忘所能:每月作几首诗文,以检查自己积累的多少,精力是否盛足。
9谨言:说话时时刻刻都要小心留意。
10、养气:没有不能向人说的事。气蕴丹田。
11、保身:定遵守大人的手谕,做到节欲、节劳、节饮食。
12、作字:早饭后练书法,凡是笔墨应酬都当做自己的功课。
13、夜不出门:夜不出门,以免耗费心神,切记切戒。

作为一代鸿儒,曾国藩自己十分热爱读书,同时他也不遗余力地教导诸弟、子侄们读书学习。在这封信中,他阐述了自己关于读书治学的思想—有志、有识、有恒。即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并就此展开了论述,曾国藩认为: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 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娃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他在家书中提醒诸位弟弟,千万不要因为懂得了一点点的知识而高傲自满,否则是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就的。只有把'志'、'识'、'恒'三者结合起来,时刻勉励自己,才能够学有所成。
读书改变了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其一生对读书情有独钟,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他对读书的见解有许多著名的论述,如'无一日不读书'、'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做读书明理君子'等等。他在家书中更是对孩子们明确提出了如何才能读好书的三个要求——有志,有识,有恒。'三有'读书要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时至今日,对我们读书学习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百年家書(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