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世民,为鄠县草堂寺题诗,说明什么?野史趣闻

2018-08-20 13:30:24

唐太宗李世民

鸠摩罗什圣像

唐朝皇帝李世民,为鄠县草堂寺题诗,说明什么?

鸠摩罗什纪念堂

近日,笔者在翻阅历史资料时发现,《重修鄠县志》卷之十“杂记”记载:“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世民祈疾称,郑州刺史李渊,为男世民目患,先于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乃捐敬造石碑像一铺,此功德资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德与足,永无灾障,弟子李渊一心供养。见石墨镌跋,草堂寺石刻,后署大业二年正月八日。按是太宗才九岁耳。而史称高祖为燕陇岐三州刺史,不曰:郑州,此亦可证史之阙。”又据《重修鄠县志》之八“艺文”载有唐太宗赞罗什法师诗。并言“其刊石旧存草堂寺今佚。”

草堂寺法会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李世民执政期间,从善如流,任用贤能,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了“贞观之治”,实乃中国人称颂之英武皇帝。而作为政治家的李世民挥毫写就的感恩诗并不多见,那么这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礼赞罗什法师的弥足珍贵的诗碑,如今究竟流失在哪里?

草堂寺山门

近日,笔者专门来到户县秦岭北麓的草堂寺考证,在碑廊意外地见到了一块金代记载李世民诗赞罗什法师的石碑,碑文为正书,14行,满行15字,字径2厘米。碑围饰以线刻波纹图案。碑面风化较为严重,但文字尚可辨读。不禁喜出望外。隧抄写碑文:

“草堂寺,唐太宗,皇帝赞,姚秦三藏,罗什法师

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

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尽繙经。

文成金玉知无朽,口吐兰荪尚有馨。

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

维那僧定瑞,副寺僧祖瞻、祖盼,监寺僧祖寅、祖曦,正大乙酉岁仲冬望日主持传法沙门义金重录立石。”

中华诗词之乡户县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草堂分会挂牌仪式合影

于是,循着这份资料,笔者查阅了《金石续编》《陕西金石志》,初步推断,该诗大约为唐朝贞观二十二年(649)后刻石;而该石碑遗失的年代无法考证。到了金代,金正大二年(1225),暨金朝,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1224--1231)乙酉岁,维那僧定瑞,副寺僧祖瞻、祖盼,监寺僧祖寅、祖曦和义金和尚重录李世民诗书并立石。诗为李世民撰,樊世亨刊。诗的字体呢,应该为嗜好书法的李世民所书。诗文的意思是说,秦朝乾坤朗朗,出现的罗什法师真的是圣人,是一颗扶助众生的救星。我早早地就得到法师的恩情和法力帮助。我们伟大的法师是至德大师,法力经常显灵,护佑我们。法师不远万里来到大唐长安弘扬佛法,带领弟子们专心尽职翻译佛经。法师的经文,如同金玉一样。我知道这些经典是不朽的。法师的教诲和留给后世弥足珍贵的东西如同兰荪一样,至今还散发着淡淡温馨。回眸往昔,我们思念法师当年翻译佛经、普度慈航、救苦救难的善行,心里感到温暖。漫步在明月之下,望着寺里青青的碧草,就会想到大慈大悲法师啊。

《鸠摩罗什传奇》一书

罗什法师为后秦僧人﹑译经家。据记载,罗什法师7岁随母出家。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劫罗什至凉州。三年后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遂割据凉州,自立为凉主,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16-17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入逍遥园(今陕西户县草堂寺)西明阁,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之后十余年间,罗什法师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园(陕西草堂寺)火化。

古语云,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年,李世民登基后,经常礼佛,他写诗怀念法师恩情,赞扬法师精神。此段史实为后世留下一段感恩佳话。

本文作者:户县李景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