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名字内涵!野史趣闻

2018-08-20 09:00:32

李世民(559-649),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他出生在陕西武功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李渊曾任隋朝郡太守与卫尉少卿。

相传李世民四岁时,有位相士为他看相后对李渊说:这个孩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李渊正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干一番“济世安民”的大事业,一听相士之言大喜,便为孩子取名:“世民”。

李世民少年时便聪明英武,深谋远虑,处事果断。公元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其时各地起义军纷纷举兵反隋。李世民适应潮流,劝说父亲起兵反隋,自己招兵买马,收揽豪杰。翌年,李渊听从李世民的建议,在太原竖起反隋大旗,18岁的李世民起兵任统帅,自太原出发,渡过黄河,直扑长安,队伍由数万人很快发展到13万人。当年11月,李世民作为前锋攻下长安。公元618年,李渊即为称帝,改国号为唐。李世民在推翻隋朝创建唐朝的斗争中,是太原起兵的策划者,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主帅,表现出“济世安民”的非凡才能,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去了长兄太子建成、弟弟齐王元吉,李渊被迫传位给李世民。这年8月,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次年改元“贞观”,由此唐帝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李世民即位后,常以“亡隋为戒”,顺民心,求稳定,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整顿吏治,发展科举制度。他知人善任,任贤纳谏,提倡犯言直谏,博采众议。大臣魏征常用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李世民在位的23年,文治武功都有巨大成绩,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快,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出现了成功上着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治国中人如其名,表现出“济世安民”的雄才大略。他执政时期,唐帝国成为我国历代王朝中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

本文作者:呆呆小搞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