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记忆·石壁上的故事》系列报道之三:石刻只在书中现野史趣闻

2018-08-20 06:30:34

从西宁出发,沿着湟水谷地东行90公里左右,就到了素有“鄯州第一关”之称的老鸦峡。老鸦峡位于海东市乐都区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交界处,峡谷两侧壁立千仞、层峦叠嶂,谷内湟水激湍,奔流不息。

老鸦峡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甘、青的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老鸦峡内有一块唐朝开元年间凿刻的摩崖石刻,这块石刻是河湟地区唐代摩崖石刻的代表作之一。

有关老鸦峡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 。 有人说,老鸦为藏语, 意为山谷尽头。 也有人说,自汉武帝进军河湟后,老鸦峡就是屯兵之地,唐朝时,元帅哥舒翰曾设军营于此地,由于这支军队士兵头戴黑盔,身穿黑甲,骑着黑马,打着黑旗 ,形同“ 老 鸦”,当地老百姓 遂称他们“老鸦 兵”,老鸦峡因此得名 。 还有人说,老鸦峡附近 的破羌城时建时废,留下了许多残垣断壁,久而久之,引来成群的乌鸦在此栖 息,故而得名。

郭子仪“现身”摩崖石刻

老鸦峡石刻最早记载于康熙年间编著的 《碾伯县志》,书中记载:“老鸦峡唐石刻…… 石面刻字甚多,传系唐开元时所镌。”按照书 中记载,乾隆年间任西宁府佥事的杨应琚,曾 亲自前往查看老鸦峡唐代石刻,他在编著的 《西宁府新志》中写道:“余曾亲至其地,抚摩 久之,因字小年远,风雨侵蚀,已模糊不能辨 矣。惜哉!”

老鸦峡摩崖石刻位于碾伯县(今乐都区) 东六十里老鸦峡内,石刻刻在谷内一块巨大 的石壁上,石壁下临湟水,上倚官道。石壁上 面镌刻着很多字,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石刻上 的字体又较小的缘故,很多字已经模糊不可 辨认。

《陇右金石录》记载,石刻能看清楚的只有 “从郭子仪者九人”七个字和“唐开元二十年镌 刻”的字样。因为之前没有人拓本,所以石刻 上具体记载的是什么内容,便无从考证。

根据“从郭子仪者九人”的内容,青海省 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生寅先生分 析:“民间有传说,唐代大将军郭子仪曾到过 青海,青海的很多民间小调中,也有关于郭子 仪的很多唱词,但是,根据郭子仪所处的历史 年代分析,当时唐蕃分界线已到达陕甘地区, 所以郭子仪在当时是不太可能来青海的。”

至于为什么郭子仪的名字会出现在老鸦 峡唐代石刻上,至今成谜。

老鸦峡口鲁班亭石墩上镌刻着“米颠拜否”四个楷书大字。 翻拍自《乐都县志》

李兰谷赋诗引误会

在乐都,还流传着一段关于老鸦峡石 刻年代之争的轶事。由我省著名学者谢 佐、格桑本等人编著的《青海金石录》中记 载了这段往事。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碾伯县著名诗人 李兰谷写了一首《老鸦峡道中绝句·古石 刻》的诗作,诗中写道:“廿一年前我读过, 谓翁乃父是南哥。分明宣德二年事,窥貌 不全情象何?”

李兰谷通过诗歌,对《碾伯县志》和《陇 右金石录》中对老鸦峡石刻的断代大致定 在唐朝开元年间提出了质疑。他曾在二十 一年前读过老鸦峡石刻上的文字,在他的 记忆中,勒石的人称他的父亲是明朝洪武 年间青海上层人物李南哥,所以他认为,老 鸦峡石刻是明朝宣德二年(公元 1427 年) 所刻。

后来,经过考证得知,老鸦峡石刻凿刻 于唐代开元年间并没有错,李兰谷的说法 也是对的,只是李兰谷所说的石刻并不是 那块唐代开元石刻,而是另一块也位于老 鸦峡内的明代石刻。

据《甘肃通志》记载,在乐都老鸦峡内 还有另一块称作“肝子石”的石刻。书中记 载,肝子石,三角形,纵一丈五尺余,横一丈 余,字多磨泐,不可辨识,仅存“公之曾祖李 梅勍,古公之祖李管吉,禄公之父李南哥, 宣德二年”等二十多个字。因为唐代开元 年间石刻和明代宣德年间石刻同处于老鸦 峡内,所以才有了这场误会。

残章断篇难觅真容

对于这块历史悠久的唐代石刻,我省文 物部门十分重视,乐都区文物管理所吴恒 祥先生说:“老鸦峡内唐代石刻在很多历史 文献中都有记载,但是很少有人一窥它的 真容,乐都区文物管理所曾数次派人前往 老鸦峡内寻找,希望可以更深层次地解读 石刻上的历史信息,可是寻找数次都是一 无所获。”

林中 厚先生是乐都区著名的历史文化 学者,他对乐都区的文化历史十分了解。但 是对于老鸦峡内唐代石刻的了解也十分有 限。这块唐代摩崖石刻屡次出现在历史文 献中,可是却少有人见石刻藏身何处。

在老鸦峡内和周边,除了有唐代开元年 间石刻之外,还有几件非常珍贵的石器和文 物。最著名的就是位于老鸦峡口,相传为鲁 班修建的鲁班亭。鲁班亭建在湟水河的一 个巨石墩上,石墩西侧的石壁上方从右至左 镌刻着依稀可辨的“米颠拜否”四个楷书大 字,是我省石刻中的精品。

《甘肃通志》记载,老鸦峡内还有菊花 石、石缸等石器。菊花石在老鸦峡的崖壁 上,远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秋菊,它其实是 一种化石。民国时期,有人想将菊花石运到 家中观赏,谁知在运送途中,菊花石不幸被 摔碎。

石缸是天然石器,因为缸内积水历经 千年不干,而被当地百姓视为神物,民间 传说石缸为鲁班所造,所以也叫它鲁班缸, 实 际 上 ,石 缸 是 地 壳 变 迁 时 所 形 成 的 石 臼。1984 年,一些石缸因开采石灰石被炸 毁。

菊花石、鲁班缸都是确实存在的地面文 物,它们都是人为的原因被毁。在翻阅了大 量资料后,在《乐都县志·交通·古道》中,记 者看到了老鸦峡唐代石刻在修路时被毁的 零星记载。

清末以前,老鸦峡内只有一条在绝壁上 踩出的小路,百姓来往十分不方便。明清时 期,很多人都主张在老鸦峡内修路。至民国 十二年, 乐都县长陈道生在前人的基础上加 宽路基, 还在路边栽上了栏杆。李兰谷曾吟 诗:“ 提心吊胆手攀天, 升降崎岖感万难, 窃恐人从此际过, 道生修治竖栏杆。”直到 民国二十七年, 当局才动员全省的人力物 力, 修通了老鸦峡的公路,勉强可通汽车, 老鸦峡唐代开元石刻不知是不是在修路时 被毁。

如今, 兰青公路和兰青铁路穿行于峡谷 之中, 天堑成通途,只是那块承载着千年历 史的唐代石刻所蕴藏的历史信息已成无解 之谜。

如今, 兰青公路和兰青铁路穿行于老鸦峡中, 天堑成通途。

本文作者:三江源国家公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