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族群分裂出的部族达几十个!蒙元、北魏、大辽都与其有渊源!野史趣闻

2018-08-19 20:35:05

在中华民族的组成历史上,有着许许多的的民族来来去去,在历史的尘烟中消亡和融合,有的在融合历史的进程中融合为一个如我们熟悉的蒙古民族,有的则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消亡或者盖头换面,例如之前我们说过的室韦以及我们在历史的书籍上听说的过的肃慎、鲜卑、党项、女真、契丹等民族。这些都是我们在历史的进程只能够出现次数比较频繁,而同时又在历史的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民族,无论是其在历史中消亡还是改头换面都曾经为我们民族的丰富性做了重要的贡献,值得被我们铭记。

西拉木伦河

今天我们要来说一说,在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个部落族群名为东胡,严格意义上来说东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称谓而是一个相当于部落联盟的称呼,之所以称之为东胡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在《辞海》中解释道:“古族名,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因为匈奴在古代又被称为胡人,因此在汉人的文化史籍中被记载为东胡。东胡主要居住的地域是在今天的内蒙古境内的西辽河上游以及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红山北麓的白槽沟的西拉木伦河流域。

西辽河

关于东胡的分支有很多,首先我们来说最早期的两个分支,一个是乌桓一个是鲜卑,二者究竟为何从东胡这个大的部落中分离出来呢?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东胡最为强盛时期是在秦朝末年(公元前3世纪末),后来被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击败分为两部分退居乌桓山(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大兴安岭山脉的南端)这部分后来就以他们所居住的区域作为自己的部落名称,因此称之为乌桓;而另一部分退居到今天的鲜卑山,以山为号称之为鲜卑;而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鲜卑部落一部分的拓跋鲜卑后来进军中原建立的北魏。

同时从鲜卑分化出的部落更多,包括我们在武侠小说中所熟悉的慕容部以及宇文、段部、乞伏、秃发、吐谷浑、以及柔然、库莫奚、室韦、契丹、蒙古等。其中拓跋部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自己的政权—北魏;室韦和契丹更是在隋唐时期又从自己的部落中分化出了室韦·鞑靼,到了五代宋辽时期称之为鞑靼·阻卜;而契丹则就是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五代宋辽直至消失。而室韦则是我们之前所讲过的从分化以后部分室韦西迁形成的蒙兀室韦,逐渐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强大的蒙古部落。

曹操北征乌桓

而关于柔然处在与鲜卑的记载则是在《魏书·蠕蠕传》中有所记载:“蠕蠕(柔然),东湖之苗裔也”,《魏书·库莫奚传》中也记载着:“东胡宇文之别种也”。可见在整个东胡的族系中,鲜卑部落的发展势力是比较强大的,然而同样同时分裂出来的乌桓为何就比较沉寂呢?其实不然,乌桓自从在乌桓山安居下来之后此后就一直安心发展自己,公元140年汉武帝击败匈奴之后在右北平、辽东、辽西等地设置了护乌桓校尉,3世纪初期乌桓大部分归附于曹操的魏国,并迁居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而留居塞外的乌桓部族也逐步与鲜卑融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民族大动荡和大融合中乌桓以及从东胡体系下分离出来的部族也逐渐从历史的记载中消失,留下的也是仅仅是考证的推测的乌桓汉姓氏大约有今天的郝氏、刘氏、张氏、王氏等。

契丹士兵

了解更多

本文作者:东河(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