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酿制官酒的曲院风荷,这群诗人居然喝着宋朝“穿越”来的“流香”赛诗野史趣闻
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编辑 潘卓盈 特约摄影 魏志阳
夏夜的曲院风荷,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曲院风荷对面西湖畔的华北饭店,昨晚聚集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吟诗饮酒,风声伴着吟诵声,酒香在月华下萦绕。
这是一场关于酒和诗的雅集。
“诗意浙江:山水.宋舍.饮生活”西湖曲院风荷采风暨“微醺诗歌之夜”朗诵会8月4日晚正式在杭州启幕,活动由浙江诗人公众平台、《品位·浙江诗人》编辑部和杭州宋舍酒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33位“山水.宋舍.饮生活”诗歌大赛的获奖诗人在现场邀月对影,吟诵佳句。诗酒年华,字字珠玑。

“在古代中国传统里,实际上有讲究的人家喝的并非白酒,而是黄酒。黄酒在中国文化里,象征着君子之酒,温文尔雅之酒。”宋舍创始人王新永说。
他是位诗人。在老乡、江西鄱阳县作协主席石立新的记忆里,王新永是位虔诚的文学爱好者。石立新诗会上分享了26年前的故事,“新永刚从学校毕业,在一所乡村中学教书。那年我出差到上海,在书店里买到一本《奥克塔维奥.帕斯诗选》,那个年代经典现代诗歌读本非常匮乏,我非常珍视,不肯外借。一天新永来借这本书,我同意了,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一个星期后必须还给我,不料他第四天就还给了我,他居然在三天内把三百多页的诗集完整地抄了下来。”

俗话有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诗酒向来不分家。热爱诗歌的王新永,同样对酒情有独钟。多年在杭州定居,他开始研究杭州南宋酒文化以及诗酒之间的漫长渊源。
诗会为什么要放在曲院风荷?不是偶然。“现在哪怕很多杭州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曲院风荷,其实和酿酒有关。”王新永介绍。曲院风荷,南宋时称“曲(qū)院荷风”。“曲院”原是指一家酿制官酒作坊使用的酒曲,在今天的九里松东,洪春桥一带。当时,金沙涧水在此流入西湖,酒工取金沙涧水制曲酿酒,并在湖中种植荷花,花开时节,清香四溢。
追溯南宋的酒文化,有一款著名的“流香”酒。宋·周密著《武林旧事》记载“流香并内库”。“流香”是南宋皇室赏赐大臣的专用御酒。饮过这款美酒的诗人陆游一直念念不忘:“归来幸有流香在,剩伴儿童一笑嬉。”

能不能复原南宋“流香”呢?王新永想到了最传统的中国黄酒。他请到绍兴黄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潘兴祥,用传统自然古法来打造“流香”。手工古酒讲究时令,只在冬季才酿出地道的冬酿酒。酿造一坛酒从夏季的酒药开始到第二年的春榨结束,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 酿酒的4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好酒同样需要美器。除了潜心佳酿,王新永又追寻起了古法手造之美器。宋舍流香的酒瓶灵感便取自宋代流行的梅瓶造型。梅瓶用陶泥制造,具备良好透气性,有利于酒液存放。

在诗人眼里,能启发诗歌创作灵感的酒,才是好酒。今年5月,《品位·浙江诗人》发起了“微醺”诗歌主题大赛,诗人们循着“宋舍流香”的酒香味去寻找、挖掘、想象,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现代诗。
“微醺在江南的风里/循着瓷瓶溢出的芬芳/推开商周的柴扉/千年的韵一点一点演变/舌尖的念一点一点丰满……”、“从南宋快递来的酒/带着香醇的情感/启开密闭的嘴唇/可以言说/可以发问/词语在空气中散开……”,昨晚诗会现场,33位获奖诗人分别朗诵了他们喝着从南宋穿越来的“流香”创作下的诗歌。

“微醺”诗歌主题大赛由浙江省文联《品位》杂志社执行社长、终审任峻担任评委会主任,浙江诗人公众平台主编天界担任总监。终评委由5位著名诗人组成,分别是《海燕》主编、诗人李皓,《西部》诗歌编辑、诗人刘涛,《青岛文学》诗歌编辑、诗人李林芳,《飞天》诗歌编辑、诗人郭晓琦,《滇池》诗歌编辑、诗人爱松。最终评选出:杜剑获一等奖;辰水、达达、卢艳艳获二等奖:余峰、铁万钢、周西西、曹文远、望秦、彭一田获三等奖。

“诗是生活,生活用酒酿成。”任峻介绍,从2018年开始,为更好地打造浙江的诗歌阵地,为全省乃至全国诗人提供发表、交流平台,经多方努力,《品位·浙江诗人》正式成为浙江省文联主管的一本纯诗歌刊物,从而大大强化了浙江的诗歌阵地,将浙江的诗歌文化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那么,诗人的价值在于哪里?揭露时弊或者潜心创新艺术本身,都是一种使命。”在《品位·浙江诗人》执行主编天界看来,诗是安静的。诗作为艺术,诗人只有听命于诗,遵循内心对艺术的向往。一旦离开这些,诗就附上了功用。于是,便有了集体的狂欢。然而,各种刊物和各种诗歌活动无疑成为了诗歌发展和盛宴形成的有力推手。

天界说:当诗坛发出的声音像田野蛙鸣集体狂欢之时,我们在庆祝诗歌繁荣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作为一个诗人的精神取向。识别一个诗人,依旧唯有文本。一旦去除掉浮华的表面和光亮,或许什么都不是。每个诗人,都应当为此而反省。当诗人甚至著名诗人成为一种通称,诗歌的殿堂就成为了便民超市。
本文作者:都市快报(今日头条)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