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2(汉朝建国)野史趣闻

2018-08-19 14:00:33

上一章写到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这一章就要开始进入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

汉族的先祖——汉朝

汉朝是我国九个封建统一王朝之一,也是开国皇帝出身最卑微的王朝之一,另外一个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汉朝共存在四百多年,是封建王朝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同时,汉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现在的汉族和汉语都是汉朝奠定下来的基础,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开端。

开国皇帝汉高祖——邦哥(刘邦)

刘邦是老实的农家人,由于天生不爱农活,整天喜好和兄弟们吃喝玩乐,为人也算讲义气,身边聚集了一帮哥们。后来谋了个差事:泗水亭亭长(肯定和江湖朋友的帮忙有关系),当时的亭长大概就是能管着六七里地面,连个芝麻官都算不上。后来,还阴差阳错取了个地主阶级家的女儿做老婆,那就是后来著名的吕太后吕雉。更牛逼的是,他娶老婆时还有个相好的叫曹氏,还给他生了个胖小子刘肥,天生就是皇帝的命啊,三妻四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他的倒行逆施终于在第二年引发了大动乱,陈胜吴广因服役耽误期限而起义,就是著名的大泽乡起义。紧接着,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孙子项羽也带头起义了,然后刘邦带着手底下的哥们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正式启动。起义的大火瞬间遍布大秦大片国土。这也好理解,秦朝的建立是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没人惹得起秦国军队,秦始皇死后,二世皇帝到处乱搞,军队也乱,六国当时的后人都还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所以,此时,六国的贵族们纷纷拥立前朝的皇族称王建国。历史再次进入“战国时代”,只不过,此次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指向同一个敌人——秦。

起义后刘邦因为力量薄弱就投靠了势力已经很大的项家军,两个秦末汉初的首脑人物终于碰面,此时是公元前209年,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已经48岁,而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只有24岁。历史告诉我们,好饭不怕晚,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就是44岁开始创业,如今也笑傲通信界。

后来,楚怀王下令:刘邦和项羽兵分两路,两把尖刀同时向咸阳插去,且先入关中者王之。意思就是说:谁先攻入秦朝的首都咸阳谁就封为关中王,那可是象征着秦朝的首都咸阳啊。此时的军力对比,项羽很强大,刘邦很弱小。

注:楚怀王是战国时期楚国比较英明的君主之一,项梁和项羽属于贵族,不是王族,所以号召力就不是很强,于是就找到当时沦落的王族后裔,推举他为国王,并称为楚怀王,借此来团结各方力量,但是军权还是归项家,有点类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力量的对比总是在悄悄地改变。

说实话,当时项羽的名声比刘邦大的多了去了,一方面,项羽是贵族后裔,号召力强,而且项羽麾下的军队远远强于刘邦,再者,项羽的军事才能也比刘邦强,似乎一切都属于项羽,包括最后的胜利。

所谓,树大招风啊。秦朝的军队主力都被项羽吸引,这倒算是上天给刘邦的恩赐吧,再加上刘邦以宽厚为主,打入咸阳的过程中多以劝降为主,所以前进的速度也就快了许多,当然和秦国主力都在打项羽有必然关系。同时,在劝降的道路上聚集到刘邦手底下的能人也在开始增多,最后力量相对弱小的刘邦反而捷足先登,在项羽之前就进入了咸阳。

进入咸阳之后,刘邦懵了,原来天下竟有如此美妙的地方,巍峨的宫殿,美丽的女人,一切一切都足以让一个市井混混用小刀拉屁股(开开眼)。他满足了。但是,这个时候刘邦的那帮兄弟们开始警醒,比如萧何,比如张良。此二人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二,还有个韩信,此时他还没来。在兄弟的劝说下,刘邦猛然醒了:有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正盯着他,此人就是项羽。

项羽终于来了

没过多久,项羽也入关了,此时的项羽强大无比,气势汹汹,他可是生生地打进来的,战斗经验丰富,军队经历过血的洗礼硬的杠杠的,手底下的良将也有很多,军队足足四十万整。反观刘邦,军队有十万,数量对比1:4,恩,还可以,指挥的好说不定有一打,但是,质量却不能和项羽比,刘邦的军队可以说得上是乌合之众吧,虽说有一定战斗力,但是和项羽那些虎狼之师相比,估计就差了一些,不过,刘邦手下的大将可不缺,他当年那些江湖兄弟后来可都是他的左膀右臂。总体来说,此时刘邦是不能和项羽对干的。

于是,刘邦开始了他帝王的一面,装x。赶紧给项羽装小弟,此时装孙子有点侮辱我们汉族老大吧。项羽不信,信了他就是个傻x。

江湖事江湖了,江湖了不了,那就酒桌上了。没有什么事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有的话,那就两顿。中国最贵的一桌酒宴就要开启了——鸿门宴。有多贵,吓屎你,什么叫吓屎你,就是吓得你啦屎,为嘛,因为别的饭花钱,这顿饭要命。鸿门是个地名,所谓鸿门宴,就是在鸿门这个地方吃个饭,但是因为刘项的事件,现在的鸿门宴已经不是本身的意思了。

开饭吧

在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决定请刘邦吃饭,吃饭是假,找个机会割脑袋是真。地点,鸿门。刘邦来了,不来不行啊,因为不来项羽要下令打他。为了保存自己的那十万军队,为了保住自己的老命(是真老,此时已经公元前206年了),俩人再一次见面,我相信这是刘邦最不想见项羽的时候。此处细节不再详述,毕竟当年咱们学过鸿门宴这篇古文,古文可信度还是挺高的。总之,最后刘邦超牛的演技使得项羽相信了他,项羽竟然能相信一个强大竞争对手的话。此时,胜利的天平其实已经开始由项羽那里离开,渐渐滑远,目的地是刘邦的阵营,因为一个帝王做事如此心慈手软,只因为相信一人而放弃一统江山的大好时机,此刻,即使刘邦真的没有二心,真的乖乖听话,也应该杀了他,后来刘邦不就是那么对韩信的么!帝王之道,不同寻常,项羽,注定要成为刘邦的垫脚石。

刘邦,活着离开了鸿门,回到了自己的营地,总有一天,摆宴席的将会是我,刘邦肯定这么想。

然后,项羽依靠强大的无与伦比的实力成为攻入咸阳的各路诸侯的首领。蛋糕拿下了,怎么吃?项羽根据他自己的套路开始给大伙分割地盘。项羽的愚蠢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他的末路。此时,项羽应该做的是称帝,把其他诸侯置于自己的绝对掌控之下,打造一个新的统一的王国,他却实行了分封制,而且分封之后自己都掌控不了。为了突显他至高的地位封了自己一个西楚霸王,好难听。然后他选择了衣锦还乡,回到原来楚国的地盘,都城定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而且,此次分封的结果是,好多人不满,为日后人们倒向刘邦阵营奠定一定基础。关于此事,首先,项羽有私心,没有论功行赏;其次,分蛋糕这种事,怎么分都分不好。

该我的迟早都得拿回来

此次,看似失落其实还好的就是刘邦了,因为他被封为汉王,属地是汉中和蜀地,差不多就是陕西南部和四川一带吧,别看现在,当年的这两个地方可是人烟稀少,所谓,很烂的地方鸟不拉屎,比这稍强的地方就应该是只有鸟啦屎了吧。刘邦就是得到了一块稍强的地方。

按照刘邦的功劳,他应该得到一块仅次于项羽的封地,至少得富足一些吧,可是他却得到了一块只有鸟啦屎的地。萧何劝他想开些,这个地方很不错,可以作为大后方,日后就是这块地为刘邦征战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财物。

然后,各就封国。刘邦也启程去了汉中,此时为公元前206年四月。值得一提的是,就封的路上刘邦得到了一件天大的礼物,那就是,汉初三杰之最后一杰——韩信,韩信起初在项羽帐下效力,可是不得重用,于是投靠刘邦。此处,又显现出一条项羽最终失天下的原因。

仅仅过了四个月,刘邦的大军就离开汉,开始挺进中原,开头就是一个著名的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意思是,表面上是修栈道,暗地里却由其他道路偷袭陈仓,那时候,从汉中进入中原只能走栈道(大部分人这样想),所以韩信命人修栈道以吸引各方的注意力,其实他早已找到一条小路可以出去。

由此,四年的楚汉之争拉开了帷幕。

一曲霸王别姬唱尽人生

这一年(公元前206年),刘邦已经50岁了,年过半百,那个年代能活50岁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这一年,项羽26岁,少年英雄,大权在握,意气风发,恩,绝逼一位高富帅。

恩,是时候了,50岁了,再不出发,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再过几年,自己死去,而项羽那犊子正青春年少,天下可就是他的了,再无人可匹敌。

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作为开端的楚汉之争开始了。刘邦为了他的宏图跨出了这一步,我相信不光是他有着统一天下的梦想,他手下的那些谋臣良将都应该有,毕竟他们来到汉中好像是被发配过来的。我们要打回去,不仅要拿到本属于我们的地盘,还要拿到属于你们的地盘,说我们强取豪夺又怎样,说我们不守信义又怎样,我们想的其实很简单,统一天下,为老百姓谋福祉,为中华不分裂而努力。这是他们的心声。

看楚汉之争的历史时,就发现这么一个规律:刘邦打仗老是输,韩信打仗老是赢,项羽打仗经常赢。因为刘邦总是和项羽打,韩信总是和其他人打,最后一丈,韩信和项羽打,结果,韩信赢了,项羽输了,所以,韩信老是赢,项羽经常赢,就差一仗。刘邦在四年的战争中对手总是项羽,其实刘邦是个大钓饵,钓住项羽这条大鱼,韩信趁着项羽的注意力被刘邦吸引,去收服不归项羽管的其他地方。随着时间推移,韩信的力量越来越强。随着战争的推进,刘邦阵营的力量逐渐增强,与之相对是项羽的衰弱,最后时间定格在了公元前202年,地点定格在了垓下(属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在刘邦的号召下(其实是利益驱使,因为之前刘邦号召了一次,韩信和彭越都没来,这次封王,来了),以刘邦、韩信和彭越为主的各路人马与项羽进行决战,此次,力量对比与鸿门宴时发生了逆转。

项羽的人马被以刘邦为首的汉军团团围住,通过以往的斗争经验,刘邦决定把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交给韩信。韩信自信地指挥着他人生中最大的最痛快的一次战役,此战即决战。决战中韩信使用了一招心理战,他找了很多人不停地唱楚歌,因为项羽及其部下很多人都是原来的楚国人,他们在当时军事地位很不利的条件下听到家乡的歌声,好多好多人都内心奔溃并向汉军投降。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四面楚歌。汉军终于向包围圈内的楚军展开决战。

此时的项羽,搂着他心爱的女人虞姬。他知道,此战必败,我相信他看着虞姬,想起了她以前的幕幕笑容,想起了他俩的快乐时光,想起了他在战场上无数次的胜利,想起了他意气风发地跨着高头大马走进咸阳,想起了他曾举手投足都影响着数十万虎狼之师,想起了曾经跪在他面前的刘邦,突然,笑容变得狰狞起来,恩,就是这个人毁了这一切;此刻,他又想起了一个人——范增,这个人无数次劝他除掉刘邦,最后留下一句“竖子不足与谋”而离世。无限悔恨在此时,奈何江山唱晚。万般无奈之下,留下绝命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随后附唱后拔剑自刎而死,她只是个弱女子,她能做的只是不拖累项羽突围。但是,她太不了解她男人。项羽不见得是个权利狂,要是那样,刘邦活不到现在,但是项羽却是个感情狂,此生只爱虞姬!!!

项羽死了,乌江自刎。此处用。来结尾,因为,这个结局我认为还不错,刘邦的为人虽然不完美,但我认为比项羽当皇帝更合适,刘邦起于草莽,深知百姓生活艰难,且刘邦为人宽厚,而项羽性情暴烈,刚愎自用,天下归刘邦应该更能长治久安!

再也没人能抗衡刘邦集团,刘邦没学项羽,他称帝了,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大汉,因为他的封号是汉王,哦,对,这个称号还是项羽给的呢,项羽也能瞑目了。

刘邦,登基之后一次大宴群臣问道:“你们都说实话,我为什么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群臣回答五花八门,有一点是肯定的,都是好话。刘邦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才是王道!!!

刘邦虽称帝,但是也留下一系列的问题威胁着大汉王朝,下一章将慢慢讲述。

本文作者:云北布衣(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