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丞相完颜希尹是西汉留侯张良转世吗野史趣闻
完颜希尹(约1075-1140),是金朝尚书左丞相,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是金王朝的开国元勋。他谦恭低调,礼贤下士,天下艺能之士多归之,为金朝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颜希尹的前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完颜希尹生前常常以此自谓。
张良(?—前186),字子房,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张良的主要事迹载于《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并散见于《高祖本纪》等章节中。张良学识渊博,洞悉人心,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人杰、先知。他在西汉开国时的作用相当于西周时的姜太公,开国后的作用相当于周公。张良集太公、周公二圣于一身,是西汉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每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对张良其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中国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张姓人口众多,有很大一部分是留侯张良的直系后代。

图1 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张良铜像
有一次,完颜希尹把汉族士子们叫到海边,指着大海说:“这是大海!”士子们无不称诺。但接着他又说:“谁说海大?我的本事可以把大海淘干,只是不能使天地拍在一起罢了。”
这段话的原文记录在南宋洪皓的《松漠纪闻》和《宋史·洪皓列传》中,版本略有不同。《松漠纪闻》:“悟室锐欲吞中国,曰:‘孰谓海大?我力可乾,但不能使天地相接尔!’”《宋史·洪皓列传》:“孰谓海大,我力可干。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
这一句话不长,但历史文化信息极大,包含了诸多的历史典故。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汉族人,如果没有扎实的汉文化修养,是说不出来这样的话的;同样,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汉族人,如果没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不可能听懂这话。也正是这句话,确定了完颜希尹为再世张良的身份,是关键的密钥所在。
其实,这句话是暗语,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汉族士子听懂了,明白了完颜希尹自谓再世张良所言不虚,当即情绪失控,嚎啕大哭。完颜希尹也掉下了眼泪,与大家相拥而泣。这是故友跨越千年的重逢,彼此都十分激动。完颜希尹的再世张良的身份由此得到了汉族知识界的认可,而不再是完颜希尹自说自话。完颜希尹因为再世张良的身份赢得了汉族知识分子的人心,这些文人士子后来在伐辽灭宋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分子是汉族群体中精英,为人精,他们有知识,有本事,有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这些人皈依于完颜希尹,投奔了金王朝,那么,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大宋王朝也就随之完犊子了。

图2 吉林舒兰完颜希尹墓
暗语,是民间用来进行身份识别的语言,在军队中也频繁采用,如口令之类。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座山雕的接头就是用了暗语,“天王盖地虎,宝塔镇裤腰”妇孺皆知,最为著名。在民间,老百姓也发明的身份识别的方法,如“破镜重圆”,临别的夫妻或家人以断镜为合,作为相认的凭据和信物。
百忍堂是张氏的一个堂号,成员都是张良的直系后裔,是张氏很重要的一支。包饺子认亲,是其独有的方式。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美食,其发明、传承与张家有直接的关系。张家的人如果想要认亲,彼此二话不说,进屋直接包饺子。结果:包着包着不包了,彼此情不自禁,抱头痛哭。包饺子改成唱戏了?都哭啥?
原来,张家人的命运十分曲折,古时曾有饥荒讨饭甚至饿死的经历。在各奔东西之前,家长传授了后世子孙以包饺子认亲的方法。饺子人人会包,但方法各不相同,正是其独特的方法,包出的饺子一模一样,这使双方都认定对方为自己的家人。
本文作者:大侃世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