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帖赏析|隋朝智永《真草千字文》野史趣闻
2018-08-17 08:00:26
▲隋 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册装,每页纵29.3cm,横14.2cm。日本私人收藏。智永生前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散布于江东诸寺。流传至今者,成为智永的传世代表作,也是书法史中的典范之作。此墨迹本于唐代时即已传入日本,原为谷铁臣旧藏,故亦称“铁臣本”。正文仅存二百行,卷首已残,不避隋唐帝讳,其中有几个字有别于唐代以来的传本。用笔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此帖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而确立了范本地位。两体并列书写法开后世先河。
智永(生卒年不详),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俗姓王,乃是王羲之第七世孙。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闭门习书三十年。废笔头堆满五大竹簏,埋之遂成“退笔冢”。智永成名后,求墨宝者络绎不绝,踏破了门槛,不得不用铁皮裹上,这就是后世所说“铁门限”(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典故的来历。
释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
本文作者:晒书法(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