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余粮唐朝还吃了20年,可为何隋朝却是被饥民推翻野史趣闻
2018-08-17 07:30:19
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禅位,隋文帝杨坚继承皇位,建立隋朝,建国八年后,隋文帝南下灭陈,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期,同时各方面全面发展,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不过仅过了37年,隋朝到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手中,便被饥民给推翻了,那隋朝是没有粮食赈灾才引发饥民暴动吗?显然不是,因为隋朝的余粮让唐朝还吃了20年,可知当时的存粮之多,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隋朝时期天下富足,农业发达,朝廷下令在各地广建粮仓,像比较著名的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河阳仓六大粮仓,每一个的粮食储存量都在百万石以上,足够老百姓吃上许久。
但到了隋朝末年,却是这样的一番场景:一方面是粮仓里粮食堆得满溢,另一方面就是灾民们啃完草根树皮开始人吃人了,而且河南山东等地洪水频发,灾情十分严重,各地暴动也愈加严重。
瓦岗寨义军徐茂功曾对李密说过:“现在这天下大乱,都是大家饿得实在活不下去了,如果要是能打开这黎阳仓,定能成大事。”而后李密破黎阳仓,开仓放粮,瞬间大获民心。既然粮仓里有这么多粮食,那隋炀帝为何不开仓放粮呢?
根据资料的记载,当时粮仓里虽然食物众多,但是众官员没有得到皇上的命令,都不敢私自开仓,怕被皇帝怪罪,所以导致饥民越来越多。而隋炀帝重粮仓而轻百姓,又与他挥霍奢侈的生活习性有关,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最后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灭亡了。
本文作者:史海晨欣(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