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首富的悲喜人生野史趣闻
话说西门庆自打见到潘金莲,魂不守舍,成天想着要把她搞到手。托了王婆去拉皮条,王婆却问了他一个问题:“潘驴邓小闲,你有吗?”
西门庆说:“什么是潘驴邓小闲?”
王婆说:“这都不知道,你是怎么泡妞的?”
西门庆说:“我是实干家,不是理论家。”
王婆说:“那你找别人帮忙去。”
西门庆说:“好吧,请问王干娘,什么是潘驴邓小闲?”
王婆说:“这还差不多,你听好了——潘是潘安的貌,驴是驴大的行货,邓是邓通似的有钱,小是要察颜观色,闲是要有闲功夫。五毒俱全,你就可以泡妞。没有的话,对不起,老身也很忙,大官人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
以上是《水浒传》里的一段对话。可知活在宋朝真不容易,连泡妞的门槛都那么高。潘安是谁?改天还会讲到,在此不提。驴大的行货是什么?少儿不宜,懂的便懂,不懂的也别问了。小和闲,倒是不难,大部分人能有的也就是这两样。至于邓通似的有钱,正是今天要说的。
邓通是谁?如果你在汉朝问这个问题,基本上等于问王思聪他爸是谁。没错,他就是汉朝的首富。
司马迁写《史记》,动笔便说邓通“无技能”,这是文人的毛病,刻薄。想想看,一个来自四川乡下的农家子弟,没有任何技能,能够成为天下首富吗?最起码,邓通会驾船,而且驾得很好,好到被征召入宫,成为御用游船舵手——黄头郎。
那时候是汉文帝在位。谁都知道汉文帝是位明君,“文景之治”就是从他手上开始的。但是明君也难免有些小毛病,汉文帝的毛病就是爱做梦。有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披着一件宽大的羽毛披风,振翅欲飞。可是风也来了,云也散了,就是飞不起来。正在着急,突然有个黄头郎跑来,在他身后用力一推,立马扶摇直上,直登九天。仓促间,皇帝没有看清那人的脸,只是瞄到他的衣带是向后系的。梦醒之后,皇帝下令摆驾渐台——渐台是未央宫中的一个景点,四周湖水环绕。宫里的游船,就停靠在渐台。
所有的黄头郎都被召集起来。皇帝一眼扫过去,很快发现有一人是衣带后系的。问他姓名,回答是“邓通”。汉文帝很高兴,心想,邓通,不就是登天的谐音吗?看来就是他了。
汉文帝没有登天,邓通倒是登天了。皇帝一纸诏书,邓通便从默默无闻的黄头郎,变成了朝廷的上大夫。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眼热的是,皇帝动不动就赏给他钱,而且一次赏上亿,前后赏了不下十次。要知道,汉朝的官俸,省部级干部一个月也不过两万钱,丞相的月薪才四万(不算年终奖)。邓通受一次赏,便相当于丞相干两百年了。
古往今来,运气好的人不少,但是像邓通这么走运的,绝无仅有。邓通倒也识做,知道自己除了驾船没有其他本领,所以也既不多事也不多嘴,只是尽心尽力服侍好皇帝。这一点很难得。一般而言,小人得志,难免猖狂,不是到处显摆,便是仗势欺人。邓通却是谨言慎行,深居简出,过着富贵而有节制的生活。按规定,官员定期有休沐之假,相当于现在的周末。工作之余,谁不想出去放松一下啊?邓通却不爱乱跑,只是静静地呆在自己家里,等候皇帝调遣。一个月三十天,一年三百六十天,他都处于工作状态。当然,这个工作也不是别的什么大事,就是陪皇帝解闷。皇帝越发喜欢这个低调的“梦中人”了,时常跑到他家里去游戏玩乐。久而久之,便传出这样的八卦——邓通是皇帝的男宠。究竟是不是那么回事,很难说得清,我们只能说,莫须有吧。
封官、赏钱、临幸,这些尚不足以造就天下首富。邓通真正飞黄腾达,是在被授予四川铜山的铸钱权之后。什么!铸钱权可以授予私人?没错,现代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那时候却不足为奇。有人推测,这也许是一种特许经营。不管如何,它说明汉文帝对邓通的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邓通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由他负责铸造的“邓氏钱”,做工精细,用料十足,市场反应极好,很快成为流通天下的硬通货。
作为皇家造币厂的厂长,邓通无疑是合格的。汉文帝时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逐渐繁荣,邓通功不可没。但是因为重农轻商的传统,邓通的贡献再大,也得不到一声喝彩。反倒是出现了这样的说法:皇帝之所以赐给邓通铸钱权,是因为有个算命先生断定,邓通将死于贫困。皇帝笑言:“我要他富,他岂能穷?”因而赐铜山给邓通,命他铸钱。这个故事是司马迁写的,因而也算是正史了,但很显然是无稽之谈。事实很有可能是,汉文帝时期,诸侯势力坐大,对朝廷构成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吴王刘濞,利用封国内的自然资源,铸钱、煮盐,富超皇室。吴钱通行天下,无往不利。邓氏钱的出现,对吴钱是一个有力的抑制。可以这样说,早在七王之乱之前,汉文帝和刘濞就已经进行过一场“货币战争”。而邓通,在这场兵不血刃的战争中,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是这样一位邓通,后来果然死于贫困了。导致他失势的原因,是得罪了汉文帝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得罪”二字,说起来有点牵强。以邓通的谨慎,本来也不至于惹太子不高兴,但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
汉文帝生了毒疮(古称痈),坐立不安。太医给他开的药,无非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类,收效甚缓。但是,只要邓通一进宫,皇帝的痛苦立马减轻。为什么?邓通愿意用嘴为皇帝将毒疮里的脓吸出来。这事很让人看不起,但是考虑到邓通的出身和他的经历,倒也没什么奇怪——皇帝给了他一切,他为皇帝做任何事情都是心甘情愿的。皇帝对此也很感动,有一天和邓通闲聊,有意无意说道:“天下这么多人,到底是谁对朕最好啊?”言下之意,自然是你邓通罗!邓通却是一如继往地谨慎,诚惶诚恐地回答:“陛下,那还用说吗?肯定是太子了。”
这句话说得没错,甚至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但是汉文帝听了之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久,太子进宫问候病情,皇帝若无其事地说道:“儿啊,你来得正好,快来替朕吮吮痈吧。”说着便掀起衣服,露出毒疮。太子岂敢不从?强忍着恶心,为皇帝吮了一次痈。话说这也是人之常情,世上的父母,如果为了儿女,休说是吮痈,即便是拼了性命也在所不辞;儿女呢,就算是为父母洗一次脚,也是难得罕见。却说太子回到自己宫中,吐了一地,打听到原来是邓通经常为皇帝吮痈,才会有今日之事,心里既惭愧,又闷闷不乐,开始对邓通有了意见。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邓通的好日子便到头了。他先是被免去官职,在家闲居。没过多久,又有人告发,说邓通偷偷到境外铸钱。皇帝派人一查,还真有那么回事。但也仅仅是有那么回事,具体情况严不严重,对国家利益损害大不大,便不得而知了。司马迁的记载是“颇有之”,可见他也只是含糊其辞。不管怎么样,案子结了,邓通被抄家。全部家产没收后,还欠国家数亿钱。至于这些钱去哪了,邓通没有说,史上也没有记载,但是后人不难从一些细节中看出端倪——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多次派人向邓通馈赠财物。只不过这些财物还没到邓通手上,便被官吏没收,以充欠款。馆陶公主只好送一些吃的穿的给邓通,让他维持生活。曾经的一代首富,便是在这样的接济中勉强度日,直至离世。而此时,正值“文景之治”的全盛时期,满街流通的“邓氏钱”,叮叮当当作响,竟无一个与他有缘。
本文作者:八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