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五铢钱野史趣闻

2018-08-16 17:30:31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早期直径24毫米,晚期直径逐步减小,而直径多集中在23.5毫米左右,早期重3克以上,大部分重量集中在2.7g-2.8g左右。

后炀帝在扬州开炉鼓铸夹锡五铢,铜色发白,世称“白钱”。另有铁钱。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 “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辨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隋五铢有三种,一种是直径25mm的叫置样五铢,价值约200元左右。一种是直径约23mm的五字直笔五铢,价值约10元左右。还有一种是五字曲笔五铢,价值约120元左右。

本文作者:云中燕(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