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为何要在一座城池下填人命死磕,就不能绕过去吗?野史趣闻

2018-08-15 13:30:29

攻城战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作战形势。历史上有名的攻城战例有很多,如战国初期的晋阳之战、齐燕即墨之战、唐朝时期的睢阳保卫战。攻城战旷日持久,往往攻守数年,对攻守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那么,攻城一方为何不绕过城池直取敌国要害,而要在城下死磕呢?

战争的本质是资源的掠夺,利益是引发战争的根本因素,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野地浪战,都是大量杀伤地方有生目标为直接目的。古代交通不发达,后勤补给落后,远距离作战能力差,攻城成为常见的作战方式。

古代社会皇权不下乡,历代王朝只在县以及建立了有效的统治,广袤的乡村则通过宗族、士绅进行间接统治。一旦爆发战争,防守一方通常会坚壁清野,大量民众就会涌向城高墙厚的城池中,只要攻下了城池,就意味着征服了以城池为中心的地域。

另外,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庞大的作战军队,落后的后勤补给,极大地限制了军队的长途作战能力,就食于敌只是权宜之计,还得依靠己方的后勤补给。遇到难以攻下的城池固然可以,但这就意味着将粮道暴露在敌方眼皮下,一旦粮道被切断,再强大的军队也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因此,军队作战宁愿在城墙下死磕,也不能轻易绕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古代的城池通常建造在交通要道或关山险隘处,若想绕行,除非放弃辎重轻装前行,邓艾偷渡阴平就是一场经典的长途奇袭作战。但是古代没有特种作战的概念,轻装奇袭需要指挥官拥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因此邓艾可以凭借灭蜀之功跻身古今六十四名将。

当然,并不是没有迂回作战的成功案例。明朝年间,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结果在济南城下整整被阻挡三月,最后只好退兵。第二次南征的时候,朱棣直接绕过济南城,集中兵力直取南京,济南最终成为一座孤城,失去了防守的意义,主将铁铉城破被杀。总体来说,古代战争多数是在逼仄的城墙上展开的。

本文作者:新史往今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