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亲公主——文成公主野史趣闻
文成公主(藏文:མུན་ཆང་ཀུང་ཅོ,藏语拼音:mun chang kung co),祖籍山东济宁(今任城),汉名无记载,其父史书也未记载,多猜测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因战功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生在任城 。记载她为宗(室)女。

隋唐之际,即公元七世纪前期,吐蕃族出现了一位杰出领袖名叫弃宗弄赞,西藏的佛教史则称之为松赞干布,后来的历史文献均用此名。他年纪很轻就当了赞普,性格骁勇,足智多谋,勇敢善战,带领他的部下,用武力征服青藏高原的许多部落,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成为青藏高原各部落的霸主,以逻些(今拉萨)为首都。那时内地正是唐太宗贞观时期,声威远震,万国朝宗。而松赞干布又素慕唐朝的文化,景仰唐朝的文明,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首批使者来到长安,唐朝亦遣冯德遐回访吐蕃,成为汉藏民族友好关系的开端。
按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向唐朝求亲一共有两次。公元634年(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节前往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使节在长安了解到,突厥、回纥、吐谷浑的国王都与大唐联姻,在西域诸国中称为“尚公主”,这让松赞干布也动了迎娶唐朝公主的心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唐贞观12年(638),松赞干布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
在文成公主下嫁和亲的历程中有许多风趣的传奇,最著名的是“六难婚使”的故事。为了检测吐蕃的恳切和才干,唐太宗出了六个标题让婚使答复。一是将一根细线穿过九曲明珠,二是识别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三是规定求婚使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四是交给婚使一百根松木,并让他分辨其根和梢,五是要求婚使夜晚出入皇宫不走失,六是要求婚使在一百个身着嫁衣的女子中识别出谁是公主。婚使禄东赞依靠自个的聪慧才干,逐个破解难题,为松赞干布迎娶了公主。
公元641年,任城王李道宗作为文成公主的远嫁使者,与吐蕃使者禄东赞一起护送文成公主从唐朝一路到吐蕃。文成公主从唐都城西安出发,随行带着许多的侍卫,工匠,侍女等还装载了大量的医术,粮食,绸缎等嫁妆。一路经过向西行走,经过甘肃,青海,日月山最后到达黄河的源流处。文成公主一行人到达柏海的时候,吐蕃首领到柏海迎接新娘。两人继续西行到达青海玉树的时候,因为长途劳累,于是在玉树山谷里停留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文成公主向当地人传授唐朝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受到当地人的欢迎。从这里开始他们继续前进最终经过半年时间抵达了拉萨。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时候受到了藏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拉萨的布达拉宫就是吐蕃首领为她修建的。她把佛教也带到了西藏,在西藏修建了大小昭寺,共西藏人们朝拜。从唐朝西安出发到达西藏拉萨文成公主按历史记载进藏一共走了半年多,行程三千多公里。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和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后来,松赞干布又接受了唐朝赐予他的官职与封爵。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文成公主一生没有给我们后人留下文字作品,但她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实物作品和民间赞美作品,尤其是对整个西藏各民族的农耕、手工、礼教、语言等文明建设作品最为突出,至今依然是藏区人民拥戴和夸赞的对象。文成公主努力推行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改革,在吐蕃的宰相禄东赞的协助下,文成公主有针对性地在松赞干布面前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都一一列出,使得吐蕃王朝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而长期称霸西域。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文成公主庙别名“沙萨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本文作者:赵紫小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