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嫔妃制度野史趣闻
一、唐朝的嫔妃等级
唐初后宫参照隋制而定,于皇后下设有:
一品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二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三品婕妤(9人)
正四品美人(9人)
正五品才人(9人)
(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
正六品宝林(27人)
正七品御女(27人)
正八品采女(27人)
(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正一品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
正二品芳仪(6人)
正三品美人(4人)
正四品才人(7人)
其它未变
二、唐朝嫔妃的主要来源:以皇亲国戚、权门贵族为主
唐朝嫔妃来源分为礼聘、采选、进献三种。形式虽多,但来源无非皇亲国戚、权门贵族、百官子女;皇亲国戚、权门贵族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大多地位高贵、气质优雅,所以多以礼聘的形式入宫;百官子女一般是海选入宫,有的是被人进献给皇上;平常人家的子女,无权、无钱,想要入宫,那比上青天还难。
三、唐朝的侍寝制度:轮岗侍寝
唐朝的侍寝制度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的,表面看起来还是比较公平的:
初一到十五:月亮越来越圆,依地位由低到高;
十五、十六:皇后可以在独占皇帝两天;
十六到月底:月亮由圆变缺,依地位由高到低;
二十二到三十:八十一御妻只能在这九天里,九个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
这样的制度看似公平,但仔细算起来很多人一年或者几年都很难被皇上临幸。以唐初为例,有品级、有地位的嫔妃一共121人,不考虑侍寝制度,皇上连轴转,皇后不霸占,一个人服侍一天,就需要三个月。也就是说,三个月才可以轮一回,这对于一个年轻女性来说无异于受活寡,简直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
四、唐朝的后宫机构设置
掖庭局:户籍管理部门;
奚宫局:后宫医院,管理后宫的疾病以及死亡;
内仆局:供电局,只不过那个时候照明没有电灯,用蜡烛,所以他们主要负责后宫蜡烛和灯具管理;
宫闱局:行政部,法纪、制度,出入钥匙等事物管理;
内宫局:财务部门,负责仓库及出纳;
内侍省:太监的管理机构,负责培训、考核宦官。
本文作者:史先生(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