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精兵冲入敌营俘虏首领:唐朝奠基的虎牢关之战野史趣闻
公元614年,正是杨广第三次出兵高句丽的时候,经过了前两次的失败,这次隋军也没有讨得便宜。军队失败后返回都城,沿途不断有士兵逃跑。这样的形势也成了隋朝统治崩塌的前兆。果然,四年之后隋朝就已经分崩离析,此后群雄争霸,逐渐形成了三股势力抗衡的局面。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唐、郑、夏,他们三家虽然有着阶层之间的差异,但是总体实力不相上下,谁能想到,仅仅是一场战争,就让其他两家彻底失败。这就是唐王朝的奠基之战——虎牢关战役。

621年,李家人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山西于关中,李渊派遣李世民带领5万大军消灭占据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则是集结了所有兵力共计3万抵抗唐军。李家这一股势力说起其他两家有着军事习惯上的优势。李渊出身关陇集团,手下也多是隋朝的边境防卫队。所以这一支势力完美的继承了南北朝时期胡人的特点,善于骑射,对付步兵那是以一当十。传说有着四分之三鲜卑血统的李世民对于骑兵可是非常得心应手,每次做战都亲自带领骑兵营阵前冲锋。

而王世充这边,他也曾经是隋朝的武将,但是他的这些兵本质上就是临时招募的自卫队,里面强招进来的、进来混吃等死的都有,甚至有些士兵都没有见过骑兵的作战手法。针对这种情况,王世充一直避免大规模交战,只是退守洛阳,想让洛阳城的城墙挡住奇兵的步伐。但是李世民这种军事奇才怎么可能看不出王世充的想法,于是他带领士兵绕过洛阳,先阻断了洛阳周边所有的交通要道,再慢慢向洛阳集结。这下王世充不仅没有办法应对敌人,反而自己被困在洛阳城中。

不得已,王世充只得尽力集中兵力与唐军周旋。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洛阳城始终没有被攻破。王世充也想过突围,但是周边全部都是唐军,每次图为不仅损失兵力,而且还让李世民看出了王世充真实的兵力。这样几趟下来,王世充再也没有能力突围,全城百姓与士兵逐渐没了希望。再加上粮草不足,原来有3万户居民的洛阳城就锐减到3000户。

王世充正准备投降之际,控制着河北的窦建德前来支援给了战场又一个新的局势。王世充在洛阳城被围困之前就已经派出人手向窦建德求助,窦建德当时正与孟海公交战,因此并未理会。等到窦建德打败孟海公,立即派兵驰援王世充。

窦建德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民,因此他的士兵们在素质方面是最差的。但这次的战役,窦军唯一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李世民与王世充的军队加起来都没窦建德军队人数多。李世民得到消息,觉得继续围困不是办法,于是李世民亲自带领3500骑兵,在窦建德到达虎牢关之前占领了虎牢关。之后的几天,李世民凭借地理优势和骑兵优势不断骚扰窦军。双方对峙20天之后,窦建德的谋士建议悄悄攻打山西,这叫“围魏救赵”。如果成功了,不仅能救出王世充,还能顺带把李家的地方占领。但是窦建德想到自己人数众多,而且王世充估计已经等不及了,于是立即否了这个计划,继续与李世民对峙。之后的十几天,双方一直处于小规模交战,谁都不敢上前一步。

李世民看到窦建德的军队如此混乱,立即知道了他们的弱点。于是在一天中午,双方又进行了数次挑衅之后,窦军筋疲力尽,争先恐后的去黄河边取水,秩序全无。李世民这时候率领300骑兵猛然出现,窦军瞬间大乱,又由于关隘河水阻扰根本没有地方可退。于是唐军大败窦军并且活捉了窦建德。王世充这边得知消息,知道突围无望,于是只得出城投降。这次的虎牢关之战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精兵什么叫做炮灰。可笑的是,历史上不乏有人认为人数多了就能胜。实际上,人数过多不好掌握,倒是给了对方可乘之机。虎牢关之战结束后,王世充与窦建德都臣服于唐朝,剩下的一些小喽啰不值一提,没过几年,唐朝就统一了华夏,之后便是著名的玄武门杀兄事件。
本文作者:一轩军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