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历史&历史上的国庆节野史趣闻

2018-08-15 07:30:25

智库网

“节日的夜晚灯火辉煌,欢乐的歌声到处传扬,幸福的人们翩翩起舞,遍地扬起欢乐的声浪。跳吧,跳吧,尽情地跳;唱吧,唱吧,尽情地唱。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每逢国庆前夕,校园里总是回荡起这支旋律,我亦难以抑制兴奋欢乐之情,情不自禁吟唱这首歌。

昨天我们围绕中秋节、国庆节专门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当今中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了解程度,但是从大智同学们提交的结果来看不尽如人意,很多同学只记住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一句话。为此智库网专门筹划了本次国庆节专题,帮同学们拓展一下课外知识,让同学们对国庆节、中秋节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

首先是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鲁迅之妻,历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民主促进会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团委员等职务)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智库网

据史界考证,在我国,“国庆”一词最早是出现在1700余年前的西晋王朝,当时的意思是“国家喜庆”。当时,著名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有“国庆独飨(饗)其利,主忧莫与其害”一语(意思是说,当国家有了喜庆的大好事[或者说皇上已经登基后的太平安定日子],他就独自贪图享受好处和利益;当皇上有了忧虑和麻烦,他却觉得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毫不关心。显然这是在批评那些很不负责任、不称职、不像样的臣子)。这就是“国庆”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载。

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族,其祖陆逊、父陆抗皆三国吴国名将,其弟陆云也是著名文学家。曾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后任成都王司马颖平原内史、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在“八王之乱”中兵败被杀。代表作为文论《文赋》,骈文《辨亡论》、《吊魏武帝文》,以及100余首诗作。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的国庆节与如今的国庆节是截然不同的。在古代,值得举国欢庆的大事一般来说都是皇帝即位、诞辰等等庆祝活动。每到这时候可谓是字面意义上的“国庆”,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普天同庆、朝野同欢。要说到办“国庆”办的热闹、花样多的朝代那还得是唐朝,尤其是唐玄宗在位期间,唐朝的历任皇帝对自己的生日尤其重视,唐玄宗上位之后甚至将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做为国家节日,取名作“千秋节”,寓意千秋万代。在“千秋节”这天,唐玄宗下令全国休假三天,并在宫中大摆筵席,邀群臣共同饮酒庆祝,莺歌燕舞整座皇宫灯火通明。

自此之后帝王们纷纷效仿唐玄宗,将生日当节日过,于是自玄宗之后,便相继出现了多个“国庆节”,如:肃宗的地平节、敬宗的庆成节、武宗的庆阳节、宣宗的寿昌节、懿宗的延庆节等,甚至连末代皇帝昭宗、哀帝也设立了嘉会节和乾和节。唐以后的五代和两宋也继承了这项“传统”,举国同庆给皇帝庆生。到了明清时,由“千秋节”演变成的“万寿节”更是得到加倍重视,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这样将帝王的生日同节气,新年一样庆祝铭记的做法使“万寿节”更加庄严而神圣。

智库网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历史上的10月1日都发生过哪些值得纪念的大事件呢?

*在90年前的今天,1927年10月1日 (农历九月初六),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87年前的今天,1930年10月1日 (农历八月初十),中国收回威海卫租界。

*在68年前的今天,1949年10月1日 (农历八月初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在62年前的今天,1955年10月1日 (农历八月十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在7年前的今天,2010年10月1日 (农历八月廿四),“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在1年前的今天,2016年10月1日 (农历九月初一),人民币正式加入SDR。

···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社会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孕育出一个全国人民产生共鸣的“国庆节”,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享受着小长假福利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受到了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亦昌盛!“国庆”也在每个国人的心中有了更深刻、更自豪的含义。

以上内容为智库网(zhiku211.com)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豆豆谈高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