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由天定野史趣闻

2018-08-14 21:30:23

1644年,李自成破城、清军入关,崇祯皇帝自缢与煤山,汉人最有一个王朝由此覆灭。关于明朝的灭亡,历史众说风云,阐述不一,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一下三点;

李自成

一、计划生育没搞好

李自成为什在后面的起义中能屡败屡战,究其原因是农民给予李自成最大的支持,可是农民为什么这么大力度的支持李自成呢?这就要说到明朝的人口数量了,在明末期,明朝的人口数量已到2亿人,土地的承载能力没有那么大,农民吃不饱肚子,又有苛捐杂税的负担,才会跟随李自成反明起义。

二、皇帝不作为,宦官扰乱朝堂

皇权空前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发挥了很坏的影响。明朝皇帝不明白政治平衡的必要性,简单地以为只要大权绝对在自己的手中,江山就会永固。殊不知不受牵制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这一点上,不能不承认明朝是远逊与汉唐的。

其次,宦官专权与厂特制度的结合,并祸乱民间。由于太监干政是违背常理的,在道义上得不到任何支持,所以纷争必然会在统治内部蔓延起来,最后烧到了民间。王振时代,斗争还停留在相关人物上;到了汪直时期,就把打击面扩大到了整个官僚系统,甚至连平民百姓也不能免祸。

最后,政治上的黑暗带来了风气上的败坏。由于明朝权力在各个领域的绝对化,导致了私欲的膨胀。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三、漠视努尔哈之的成长

万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懒皇帝,其在位数十年,根本不上朝,不上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许多大臣当了十几年京官,竟未见万历一面。万历不上朝带来的恶果是明朝尽管有皇帝,但在事实上是没有皇帝的,没有皇帝自然是腐败,涣散,人浮于事,朋党之争,所以,明朝后期十分腐朽,社会腐败,疾病丛生,军队也十分腐朽,吃空额,已经根本无法战斗,一触即溃。万历的久不上朝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明朝末年具有明朝特色的“朋党之争”,构成晚明灭亡的亮丽的风景线,具有明朝特色的灭亡前兆。朋党之争不是明朝的专利,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但是,尤其以明朝最为突出,晚明时期有东林党、齐党、楚党、宣党、阉党等各党派,大部分按地域构成,由于万历不上朝,没有皇帝,中央失控,官员只好以地域为界,老乡间相互关照,结党自保之故。朋党之争构成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万历不上朝造成,涣散中自保而成。万历不上朝,明朝中央就失去中心,官员必然结党营私,结成党派团体,为了一己之私而相互倾轧,从而种下了明朝灭亡的种子:明朝尽管腐朽,但还没有到达灭亡的程度,当时一旦完全朋党之争,全部党争化,明朝就崩溃了。正是万历的殆政,久不上朝,明朝中央陷于瘫痪,才失去控制,努尔哈赤才逐步做大,将女真各部杀了一个遍,利用被征服的女真奴隶组建了强悍严管理的八旗奴隶军队。从此以后,明朝才真正多了一个劲敌:努尔哈赤及其子孙。所以,明朝灭亡确实始于万历,万历就是太不像话了,天下第一的不像话!

最后,明朝的灭亡始于皇帝的懒政,起于农名起义,灭亡与清人入关,但是我认为上面三点有其历史客观存在,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明朝的瘟疫与气候的异常,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20%。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所以上天注定明朝灭亡,任其国力强弱,在大自然的力量下一切都是纸老虎。

本文作者:民说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