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突破万亿后,剩下的路好不好走?野史趣闻

就在今天凌晨,期待已久的苹果公司已经突破万亿美元市值,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突破万亿美金市值的科技公司。
如此庞然大物,市值竟然有万亿美金,大得可以让中国200万年轻人在北上广深全款买一套300万左右的房子,瞬间解决了年轻人压力焦虑的所有问题。
而在此之前2007年,中国石油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突破万亿美金,结果目前市值也就2000亿美金左右。这就是中美差距。
那么,苹果公司突破万亿美金市值以后,还能不能持续呢?
答案是,肯定会持续!
且看我后文分析,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
01
传统金融思维 VS 科技金融思维
有人说,2008年以后的美国股市就是科技股一路飞奔的股市,连年创新高,连年有人看空美国股市。
所以看空美国股市,就是看空美国的科技企业,其中代表的四大科技股,分别是苹果市值超万亿美金,亚马逊8735亿美金,微软8130亿美金,谷歌8430亿美金。
如果看空这些科技公司的基本面,那是相当荒唐的。列举一下苹果公司最新的财务数据:
- 苹果最新一季度财报,利润达到115.2亿美金,同比去年增长了30%+。
- 苹果公司目前掌握的现金流接近3000亿美金。
- 苹果去年的市盈率14倍,目前8倍,可谓是相当便宜。
- 光是在中国的业务,就占比20%,每年销售100多亿美金的手机,3000万台左右销量。
这样的公司,是绝对的国宝,特别特别能挣钱,而且是持续的挣钱。(ps:马上9月份,又要有新手机出来了,准备好子弹吧)
1.1 传统金融思维买苹果
如果仅仅从传统金融的角度,这个公司就已经很无敌了,但是这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理解,为什么科技公司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峰?
很多人认为科技,不就是摆弄一些技术,服务,还有就是互联网那些虚拟的东西,这样的钱,赚的哪有买卖实物来得实在,所以认为苹果公司就是卖手机的,一个一个的卖,利润多少,卖多少赚多少。
不过用这样的思维,投资苹果也足够了。因为苹果用传统方式的线下零售就很厉害,比如他的线下店平效是最高的,达到每年44万,秒杀一切实体店面。
据说这也是巴菲特买他的原因,他在2016年开始买的时候股价才99美金,买了10亿美金,然后逐步加码,到苹果市值突破万亿的时候已经200多美金一股了,而当初300亿美金目前价值500亿美金,收益是66.6%,在此之前,老巴从来不买科技公司,苹果除外。
1.2 粉丝思维买苹果
但是仅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然后买了苹果,其实仅仅只是,比一些90年代就喜欢苹果的普通人买苹果稍微强那么一丁点,毕竟忠实粉丝就是无脑跟,特别是美国人买股票和中国人买房子一样,就是长期持有。
这批粉丝,不管用定投的方式,还是死拿的方式,基本上都赚了千倍收益!
这也说明了,你可以不懂,只要你热爱一个公司,你是可以一直坚定持有的,中国的万科和格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3 科技金融思维买苹果
然而除了以上两种思维,用科技的思维投资苹果才是最重要的,举个例子,比如最新出来的iphoneX,他里面有一个技术特别关键,就是他的摄像头可以识别你,用的技术是基于激光点投影的面部识别,它的识别是3D的,是三维的,有什么用呢?这个科技让你拿一个照片去欺骗他是不可能的。
那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用面部识别解锁和支付,是最人性的。相比指纹识别的逻辑,是你让手机为你服务之前要先用指纹去确认身份,但是用人脸识别,是手机直接识别了你主动给你特工服务。
如果未来有很多的服务类机器人,那么他们为你服务之前肯定要主动识别你,而不是你拿指纹去解锁。这个技术的运用就是苹果未来布局的一个小应用罢了,可见苹果公司未来更有期待。
那么,这些技术的运用就有一个应用场景,不同的应用场景是不同的时代背景,落地的时间意味着不同的机会。
所以苹果公司的价值,是因为他是市场发展趋势的风向标,苹果不仅有创新,还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判断,而且能巩固推动科技趋势的实现。
就像乔布斯苹果建立之初的信念是,“人类的创造力能够解决最严峻的挑战。”
而苹果公司,市值超过了中农工建四大行的总和,也超过了美国富国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总和市值。
以上用了三种不同的思维,不仅意味着,传统的金融思维已经无法完全解释科技公司带来的未来价值,更说明了,只有同时理解金融思维,科技思维,并能熟练运用,才能够决胜未来。
02
反思贸易战背后的大国定位
刚刚我提到了美国科技股的四大天王,分别是苹果市值超万亿美金,亚马逊8735亿美金,微软8130亿美金,谷歌8430亿美金。
这里面没有出现之前牛逼轰轰的Facebook,经过之前大跌以后,目前也就5000亿美金左右。
为什么?因为目前这四家公司,不仅用科技改变了世界,而且是实实在在改变了世界。他们不仅用软件互联网,构建了一套虚拟世界的服务应用,同时聚焦于硬件,并推广硬件走向市场,成为实实在在的能被大家用到的产品。而Facebook,目前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
所以有没有硬件产品,这就是区别,也是未来好公司的趋势。
如今的贸易战才刚刚开始打,很多人很悲观,其实大可不必。这本质上是一个大国定位之争。
美国的科技能力是世界第一,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让中国人做一个苹果出来根本不可能。即使是BAT的总体利润,加总也才顶一个苹果的一年利润。
但是刚刚我有提到过硬件,这是这四大公司和Facebook不同的,而这些硬件主要生产都在中国,也只有中国才有如此的制造业产业群能够支撑。
这个和人工成本关系已经不大了,在之前的文章我也说过,像nike,阿迪这样的工厂早就迁移到越南那样的国家,但是中国还有很多工厂在生产类似的硬件产品,这是中国无所比拟的优势。
这种独特的产业集群,特别是以深圳周边相关联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个是全世界都无法复制模仿的。换句话说,中国就是世界的一个制造业中转站。
也许有人说,很多中国的厂也搬到了美国去,比如像福耀玻璃,富士康等都有在美国建厂。但是那些产业,基本上是高端制造业,用机器不用人。而且很多产品的零部件都是已经确定在美国周边能够提供的,但是中国的产业集群,几乎可以做到任何产品,不需要事先调查研究。
所以回归贸易战,中国的定位和美国的定位,源于不同国家的实力长板不同。而未来,将会是科技快速改变世界的趋势,这个趋势之下,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去阻挡。
只有在清晰认识,互相博弈过程中,找到定位,好日子才会快点到来。
最后,还是提一点念想,美国整体科技股的势头还没有结束,而且有相当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创造价值的推动社会进步。我相信,不仅是苹果的市值会持续挺近,很多庞然大物突破万亿市值也会指日可待。
万亿美金市值,对于苹果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下一个起点的开始,这个起点,也将引领着世界的更大规模更快速的变革。
如果没有活在这个未来,那就赶紧一起上车走向这个未来。
ps:苹果之后还有亚马逊,微软,谷歌。请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作者:新经社(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