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重映,慰安妇的历史,真的没人看吗?野史趣闻

2018-08-13 18:00:37

今年2月份,小编曾经向大家推荐过一部电影——《大寒》,今年1月份上映,31天,票房143.1万。

《大寒》不寒,暖冬再次上线

将近7个月后,这部电影要重新上映了。

下线又上线,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逐梦演艺圈》这种烂片,但这部复映的电影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这其中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这部电影是根据慰安妇幸存者真实经历改编,反映了侵华日军据点“强征慰安妇”的历史事件。

《大寒》1月份上映时,全省各市的院线经理代表集体为影片“站岗”,共同发出倡议,让《大寒》不下院线。但是最后《大寒》还是“草草收场”。

原因是,没有排片。

为什么没有排片,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休闲的时间里,去电影院看一部令人悲伤的电影。

7月24日,一位曾沦为慰安妇,名叫曹黑毛的老人去世。至此,这部电影走访的127位老人均抱憾离世,我们没等到日本的道歉,却等来了她们的相继离开。

8月1日晚,建军节这天,《大寒》远赴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在建川博物馆老兵手印广场前举办了复映的首映礼,正式宣布这部电影将于8月14日“慰安妇”纪念日再次上映。

8月1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那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一天。同时也是慰安妇纪念日,2017年,在同一天,上映了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电影《二十二》。

为什么是在建川博物馆?

因为在这里,有9座反映抗战题材的博物馆,这里是抗战伤痛的博物馆,也是让国人铭记历史的博物馆。

为什么是在老兵手印广场?

因为这里有着无数抗战老兵对历史的“记录”,广场前一个个手印都是抗战老兵们留下的,而这些人里,绝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了。就像曾经经受了痛苦和残忍的慰安妇们,带着遗憾和伤痛渐渐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曹黑毛老人走了。至此,35年,一位为慰安妇“讨说法”的张双兵老师寻找调查的127位'慰安妇'受害老人全部离世了。

这是一种伤痛,这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

但这样的伤痛值得去“关注”,值得去“看”,去了解,甚至去铭记。

不要再质疑什么导演拿老人的伤痛去“赚钱”,有些伤疤注定要被揭开,如果真的能让国人明白历史的残酷和老人的伤痛,这就是有价值的电影,就值得去再次上映。

真的希望,大寒过后,便是立春。

本文作者:山西文博会(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