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文化与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历史文献

2018-08-14 19:30:19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西周自周武王灭商至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止,共传十二王,前后经历约257年。西周继商代而起,社会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青铜文明臻于极盛,其伦理意识形态及其表现的礼乐文化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华民族的伦理型文化特色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技术方面
    自然科学知识在西周时期有不少增长。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诗经》若干章里出现有星宿名称,而且以其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季节和农作。传统的二十八宿体系,很可能在这时已经构成。周人非常注意月相,称月的有光部分为霸(魄)。周人记年月日常提到“初吉”(另有“既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与商代不同。有学者认为这是依月相把一月分划作四个段落。《诗·十月之交》还详记了周幽王六年(前776)的一次日食的月日干支,并涉及其前半个月的一次月食。
    地理知识也有发展。如《尚书·洛诰》记载成王时建洛邑曾绘有地图;康王时宜侯簋金文提到王观看“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可知不仅有一般地图,还有军事历史地图存在。


 

    《诗经》有许多草木虫鱼名称,分类繁细,表明人们对动植物的认识渐趋进步。青铜器的冶铸继承了商代的传统。西周青铜器庞大者如周初的龙纹五耳鼎(陕西淳化史家塬出土)高一百二十二厘米,晚期的胡簋高五十九厘米,在同类器物中都很突出
 商代曾经出现的嵌铸陨铁的青铜器,西周也有实例。在河南浚县辛村发现一钺、一戈,属西周早期,都有陨铁制成的刃部,铁刃的基部都特制成一定形状,以确保固定在青铜部分里面。这说明当时对陨铁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诗经》不少篇描述了西周蚕桑生产的情况。当时丝织品在考古工作中已有发现,并证明《周礼》及金文所谓黹即刺绣的存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的西周中期墓葬发现丝织品上有刺绣,带有鲜明的红、黄颜色,据研究,色彩系用朱砂、石黄涂画而成。

    在礼乐方面
    西周礼制继承商代而有所变革。周初,力求扭转商末流行的奢靡风气,曾反复告诫禁止酗酒。从成王时的《尚书·酒诰》,到康王时的大盂鼎铭文,都讲到必须遵奉周文王的告诫,不得纵酒。反映到青铜制造的礼器上,商朝常见的许多酒器,西周时逐渐归于消失。
    周礼非常繁缛,据《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吉礼指对先祖与各种神祗的祭祀;凶礼指丧葬,还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军礼指战争,以及田猎、筑城等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宾礼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等;嘉礼指婚、冠、飨燕、庆贺、宾射等。所有礼制都和法律一样,体现出贵贱等级的区分。
    乐在西周很受重视,有专门职官管理。周代有的乐舞起源很早,如《大武》为周武王克商所作,曾在武工凯旋告于周庙时表演。这一乐舞的歌辞还保存在《诗》中,即《周颂》的《武》、《酌》、《桓》、《赉》等篇。


西周疆域图

    在典籍方面
    西周时期文献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尚书》中出于西周的,有《牧誓》、《洪范》、《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吕刑》、《费誓》等篇,内容的时代自武王到穆王,而以成王时占大多数。这十几篇记述了周初史事和政治情况,有重要历史价值。《逸周书》也有一些篇属于西周。例如《克殷》、《世俘》、《商誓》、《度邑》、《作雒》、《祭公》、《芮良夫》等篇,都是关于西周的重要史料。
    有重大文学价值的《诗经》,包括有很多西周时期的作品。有的是采自民间的民歌,如《豳风·七月》之类;有的则用于朝廷庙堂,收入雅、颂。一些篇有准确作者,这些诗歌或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或描写历史事迹,或对朝政进行颂扬及讽刺。《周易》本为占筮用书,其经文主要成于西周时期。卦辞、爻辞中有些内容与周人历史有关,如康侯用锡马蕃庶等。由于占筮必须由卦象推类,逐渐被赋予抽象的意义。有的卦、爻辞,如《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即使从字面上也可看出其哲学意味。
    在宗教方面
    周人的宗教观念,与商代有较大的不同。商代那种尚鬼的神秘色彩,到西周已经淡薄。周代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地祗有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指祖先而言。人殉现象在西周不像商代那样普遍。由于没有发现相当于殷墟西北冈、武官村规模的大墓,当时人殉数量尚难判定。用人作为祭祀的牺牲,在西周时期亦史无明文记载。
    宗教思想的变化也表现在青铜礼器的纹饰上。商代流行的带神秘意味的花纹,只在周初延续了一个时期。到西周中期,大多数礼器的纹饰都图案化了,除装饰作用外,很少再有宗教或神话的意义。


周公姬旦石像

    在教学方面
    西周已有较发展的教育制度。在国人乡里中设立的学校,称为庠(一说称序),教授知识技艺。贵族子弟的教育更为完备,专设有小学、大学。贵族子弟满八岁入小学,到十五岁成童时入大学。《周礼》有师氏、保氏两官,从他们的职掌看,教育的内容包括德行、技艺和仪容等方面。技艺兼及文武,有礼、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文字)、数(算术),称为六艺。
    在生活设施方面
    相传黄帝时代已有水井,夏代则有“伯益作井”的传说。早期的水井都是土井,即穿地而凿。到了商周时期,人们逐渐发明了井裙、井盖、井亭等设施。根据出土的殷墟遗址,发现当时已经有了地下排水管道;在周代城廓的遗址中也发现了比商代更为先进的地下水道。
    此外,对于如何防暑降温,周代较之商朝有了新的发展。夏商时代,人们一般冬季贮藏天然冰以供夏日使用。到了周代,人们普遍在夏季用冰来调节温度,达到“疠疾不降”的目的,而且还设有专门分管用冰的官职“凌人”。《诗经》、《周礼》中都有藏冰的记载,考古挖掘中也曾发现这一时期修建的冰窖和贮存食物的冷藏井。 
    虽然西周只有短短的275年,但是西周这一时期创造的文化亦是灿烂多姿。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