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40年代中国的东北匪患有多严重历史秘闻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中)、政治委员罗荣桓(右)、参谋长刘亚楼(左)在指挥作战(资料图)
解放战争之初,国内有识之士一致认为,谁先取得东北,谁就可以得到全中国。1945年中共七大期间,毛泽东曾说:“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便向有关部队发出了进军东北的命令。可以说,东北是中共华丽转身的开始,大决战的第一役在此展开。此役后,国共军力对比开始反转。在此基础上,林彪率“四野”挥师进关南下,自此,国共之争已见分晓。然而在这背后,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却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斗争过程,其中尤以清剿土匪最为复杂和激烈。
有枪便是草头王
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但在过去,东北的另一“特产”也举世闻名:土匪。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这些土匪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有句歌谣形容土匪的生活:“当响马,快乐多,骑着大马把酒喝,搂着女人吃饽饽。”早在清政府内忧外患时,土匪就已经乘势而起,正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
东北土匪,又称“胡子”。东北民俗学者曹保明认为,如果当面称其土匪,轻则一通暴打,重则可能就没命了。但你当面叫他“胡子”,一般他们不会理会。他们自然也知道土匪这个名不好听,于是根据他们所信奉的祖师爷达摩多罗的相貌特征,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称号:“胡子”。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末年间,东北土匪一般都用土枪,平时枪口处堵一塞木,塞木上系着红缨。当要射击时便将塞木取出衔在口中,远处望去就像红色的胡子,所以人们又称土匪为“红胡子”。日俄战争期间,东北老百姓又管俄罗斯人叫“红胡子”,因为他们烧杀奸淫,无恶不作。还有一种说法是,土匪干坏事怕让人认出来,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在行动之前在脸上贴了很多纸条,远看就像长了胡子。
据学者王元年和曹伟等人的研究,东北土匪的发展有三个重要时期:一是在清咸丰时期。由于太平军起义,驻东北八旗军大部入关作战,造成关外兵力空虚,土匪乘虚崛起。甲午战败后,清朝的溃军四处流窜进入关东,许多人入山为贼,落草为寇。当时每股“胡子”少则上千,多到上万人。东北最大的匪寇要属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二是日俄战争到日本侵占东北期间。由于连年战乱,上万股土匪蜂拥四起。有统计,当时东北土匪拥有枪支180万条,数量相当于200个军的装备。三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满洲国”也随之土崩瓦解。东北忽然间出现了政权“真空”。日本关东军在宣布投降后,为制造混乱和减少当俘虏的人数,在8月19日宣布的 《第62号命令》中,曾指令“伪满洲国”的兵团、内蒙古的“蒙王”伪军以及驻绥远的伪军各部自行解散,造成10万伪军散落在东北各地。同时,日伪遗弃的枪支弹药也大量流散,造成了土匪活动的适宜条件。一时间,东北土匪活动猖獗起来,什么“花蝴蝶”、“草上飞”、“占天时”、“青山好”、“混天珠”、“滚地雷”等蜂拥而起,四处作祸。他们拉杆子,抢地盘,立队号,占山头,成为东北土匪最为鼎盛猖獗时期。当时民间有句顺口溜:“有钱的怕绑,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普通老百姓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生活。
小说《林海雪原》中有一个情节,土匪许大马棒血洗杉岚站,铡刀旁血流成河,尸体一块一块地被码成了垛。大树上挂着九颗人头,用铁丝穿着耳朵。全村一片火海,到处都是被烧焦的老人、孩子……小说中的这个描写并非虚构,而是取材于真实事件。在匪患成灾的年代,这样的惨况随处可见。土匪在行抢过程中,稍遇反抗,便要杀人,甚至屠村、屠镇,老少妇孺全不放过。有的土匪一人就杀过几百人,堪称杀人魔王。
土匪以抢劫为主要生存手段,其抢劫往往是雁过拔毛式的,经常是一村一镇地抢,只要进了村,便挨家挨户抢。金银珠宝,猪马牛羊,粮食布料,针头线脑,见啥抢啥。黑龙江的巨匪“老占山”,曾经率部进城,把佳木斯全城洗劫一空。土匪另一个重要的敛财手段是绑票。他们一旦抓来“肉票”,便开始疯狂折磨,甚至割下鼻子耳朵,以威逼家人拿钱。被绑票的人家多被勒索得家破人亡。
胡子“受封”变身国军
解放军在东北行军(资料图)
东北光复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为赶在共产党之前控制东北,在主力部队到东北前,派遣了大批特务等人员进入东北各地,并与各种帮会土匪建立联系。收编加委敌伪残余(伪官吏、警察、宪兵)、惯匪和被清算的地主恶霸,利用投机分子、野心家等,组成所谓的“地下军”、“先遣军”、“保安军”、“忠义救国军”等,对各地土匪进行“接收”。一时间,东北土匪势力急剧膨胀,最猖狂时达到25万人左右,为中共军队最初进入东北兵力的2.5倍。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在东北组织的匪伪系统就有16个之多,先后加委敌伪残余、惯匪和地主武装,“总司令”和“总指挥”32个、“军长”33名,“师长”158个。国民党给这些匪首的委任状,就是一块白绸子或一张纸。例如当过伪国军、警察的崔大刚,东北光复后成了土匪头子,被国民党委任为东北救国军第2 军军长,旋即又被委任为国民党第6路军第3军中将军长。东北巨匪谢文东被委任为东北挺进军第15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匪首“座山雕”张乐山被委任为国民党东北第2纵队第2支队司令等等。国民党收编这些无恶不作的武装势力,目的在于阻止共产党进入东北,所以这些土匪并未因国民党的收编而有所约束,仍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仅如此,有了国民党的撑腰,他们更肆无忌惮了,他们中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歌谣:“当胡子,不发愁,进了租借住高楼;吃大菜,住妓馆,花钱好似江水流。枪就别在腰后头,真是神仙太自由。”反映出了这些土匪的本质和面目。
共产党进入东北后,发动群众进行土改时,一些恶霸地主为了“报复”和“翻把”,也与土匪勾结,破坏土改,打击中共建立的基层政权。同时,他们又与“家理教”、“一贯道”等封建迷信组织相串通,欺骗、驱使某些群众参与其中,更加扩大了土匪的社会基础。可以说,匪患对中共在东北立足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
1946年6月,北满境内“受封”的“中央胡子”为配合国民党军队在松花江以南的行动,先后占据了东宁、东安、同江等县城,截断了牡丹江至佳木斯的铁路交通线,并号称要与国民党军“会师哈尔滨”。随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胡子”们接连洗劫了萝北和依兰两座县城。城内的大小店铺被抢劫一空,中共县委、县政府包括萝北县长在内的二十多名共产党干部被集体枪杀。中共依兰县委书记的妻子遭土匪强奸后上吊自杀。
8月15日,佳木斯各界群众在中心广场举行集会,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同时公审几个日本战犯和汉奸。正当公审即将开始时,会场受到了“胡子”们的武装袭击。顿时场外枪声骤起,场内群众乱作一团。骚乱平息后,主席台和会场上血迹斑斑,传单还在随风飘荡,上面赫然写着“欢迎国军”、“打倒共匪”、“共产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等等。
这样,在东北的白山黑水和林海雪原中,解放军不得不展开一场长达4年之久的剿匪斗争,堪称与国民党军在东北作战的“第二战场”。从作战规模和作战形式来说,剿匪大体经过了一个清剿大股土匪、追剿小股土匪,到肃清残匪、散匪和捕捉匪首的过程。从地区进展来说,大体是按南满、西满、东满和北满的次序,重点则是战略根据地的北满。
本文作者:历史网
-
Tags:40年代东北的匪患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