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务员的海市蜃楼:张廷玉野史趣闻

2018-11-28 08:01:24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澄怀居士,29 岁就中了进士,他老 爹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

在他小时候,有家学渊源;当了官之后,还有老爹天天指点朝堂政治怎么玩;他自己禀赋又 很好,气度沉稳,一看就有人臣之相,几乎就是给大清王朝量身定制的一个宰相种子,好机 会就是给这种人留着的。

张廷玉 33 岁时,被康熙皇帝赏识,“奉旨侍直南书房”。 其实张廷玉在康熙这一朝当的官并不大,最高只到侍郎一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他

真正飞黄腾达是在雍正爷当政的时候。

雍正一朝,“配享太庙”的荣誉

雍正即位元年,发现张廷玉这个人很能干,就提拔他当了正部级的礼部尚书,但是又不让他 去礼部上班,而是留在自己身边“暂襄政务”。所以,张廷玉在雍正朝的 13 年,一直是雍正 的大秘书。

后来张廷玉的官就当得很大了,比如说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官前又挂了太子太保, 还分管吏部和户部。吏部和户部在六部当中地位最高——吏部管官,掌人事权;户部管财, 掌财权。也就是说,人和钱这两个最核心的权力都掌握在张廷玉的手里。

张廷玉和雍正的私交也非常好。当然,清代皇帝有喜欢作秀的传统,雍正就经常制造出一些 非常戏剧化的情景,让史官、近臣们传扬出去,造就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雍正五年(1727 年),有一次张廷玉生病请了几天假。雍正皇帝就对身边的侍从说:“我这 两天胳膊疼。”侍从惊问其故,雍正皇帝说:“我为什么胳膊疼呢?因为张廷玉就是我的左膀 右臂,他现在生病了,所以我才会觉得胳膊疼。”这件事就诞生了一个剧本,被四处传扬, 意思是君臣相得。

雍正十一年(1733 年),张廷玉请假回老家省亲,从北京到安徽桐城路上一来一去得走几个 月。雍正皇帝想他想得不得了,就用写情书的笔法给他下了道圣旨:

朕即位十一年来,在廷近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一人,义固君臣,情同契友。今相隔 月馀,未免每每思念,然于本分说话又何尝暂离寸步也。

大概意思是,我们君臣相守这 11 年,不曾有一日分离,现在卿家走得远了,朕心里思念得 紧啊!

这也是皇帝制造给外廷看的一段君臣佳话。

雍正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残忍、不好伺候,但是他确实还有一点性情,喜欢把事做 尽做绝,好要好尽好绝,坏就恨不得一刀一刀把你剐掉。终雍正一朝,硕果仅存的大臣只有 两位,一位是鄂尔泰,一位就是张廷玉。

雍正皇帝跟鄂尔泰之间也是如此。有一次他跟别人说:“朕有时自信不如信鄂尔泰之专。”意 思是说,我相信他,比相信我自己还厉害。雍正皇帝就是这样的性格。他临死的时候,扶着 床边看着这俩宝贝,怎么看怎么爱,都说好基友一辈子,可这一辈子也到头儿了,怎么能永 生永世呢?他就想了一招,临死前下了一道遗旨,说鄂尔泰、张廷玉这两个人死后“配享太 庙”。

“配享太庙”可是当时为人臣者的最高荣誉,就是死了以后也可以做一个牌位,放在太庙里 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主牌的旁边。这意味着,后世皇帝到太庙给自己的列祖列宗磕头的时候, 顺便给他俩也跪了。一个人臣能够享受到这样的荣誉,那还了得?

圣眷不衰,看真本事

张廷玉能够得到十几年不衰的圣眷,还是有点儿真本事的。他为人比较清廉,不乱收钱财, 不养小三。更重要的一点是,张廷玉这个人非常勤奋而且能干。给皇帝当秘书很不容易,皇 上滔滔不绝说一层意思,你就得马上趴在地上把它写成文字呈给皇帝。皇帝一看,这正是我 的意思,然后下发给群臣。

普通人别说理解别人的话了,就是自己想好的话,把它写成文字,可能也得斟酌再三。而张 廷玉就有这个本事,只要皇帝说完一段话,他就立即能把它落在纸上,并得到皇帝的认可。 皇帝每天往往有十几道诏旨要下发,所以他的文笔和才思,可以说相当不简单。

张廷玉也很勤奋,他当了 50 年官,执掌军机处 24 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上朝,“朝臣 待漏五更寒”;他的记忆力也特别好,不管是封疆大吏还是底下的小官僚,每一个人的籍贯、 出身、履历、政绩他都了如指掌,俨然一部活字典。可以说,他就是雍正皇帝的“度娘”(对 百度的戏称),皇帝想知道什么找他一问,马上就能知道,所以皇帝怎么离得开他呢?怎么 能不视他为左膀右臂呢?

在封建王朝你要当一个名臣,光有这些本事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有一条,就是不能跟皇帝争 他最重视的一样东西——后世之名。这一条太难了,但张廷玉也做到了。

众所周知,很多名臣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魏徵。唐太宗和魏徵这两个人看起来君臣相得, 魏徵死的时候,唐太宗还跑到宫廷最高的楼上望着远处为他送葬。

但是后来唐太宗听说,魏徵经常把写给自己的那些谏诤奏疏拿给史官看,当时的史官是著名 的大书法家褚遂良。皇帝心说,你来谏诤我,这是让我留下千古佳话,可你拿去给史官看是 什么意思?你自己想留下千古佳话吗?你的所有后世之名还不都是老子我赏给你的?

这件事情触怒了唐太宗,再加上一些关于魏徵结党营私的传言,使得唐太宗原来说好要把自 己的闺女嫁给魏徵的儿子,现在不嫁了;有一次甚至怒发冲冠,还跑去把魏徵的墓碑给推翻 了,就是所谓的“亲扑其碑”。

雍正爷也是如此。雍正朝有一个人叫杨名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是一个好大臣,但就是 太爱名。雍正皇帝最烦臣下这个毛病。你正直,你不贪,不还是为了你自己?这名儿凭什么 归你呢?应该归我才对。

而张廷玉这一点就做得特别好,正史里提及他的功绩只有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中一件是 张廷玉给皇上上表,说咱们是不是要给守节 15 年的妇女立个牌坊?史官居然把这件小事写 到了一个在朝几十年的大臣的传记当中,说明他真的很少与人提起自己的功劳。

其实在雍正朝和乾隆朝的前半截,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里都有张廷玉的影子,但是没人知道 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说得不好听一点,张廷玉真的是一只“老狐狸”,让皇帝一点儿把柄 都抓不到,什么都不争,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给皇帝家干活,看皇帝还有什么说的。

本文作者:每日故事会(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