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原来是杜撰的,历史上并无此人!野史趣闻
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原来是杜撰的,历史上并无此人!
男人是战场上的主角,但是俗话说得好——巾帼不让须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许多女性参军拜将的经典传说,最早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了关于女将军妇好的记载,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穆桂英更是与花木兰、樊梨花、梁红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青史留名的女性的确屈指可数,所以这些女性会更容易引起人民的关注,千百年来,她们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妇好是历史上最早记录的女将军
故事可以编撰,传说也并非全部可信,为了丰富这些女将军们的形象,从民间传说中甚至在正史上对她们进行适当的“添油加醋”也在所难免,所以,她们的形象和事迹都或多或少与历史上真实的她们有差距。与妇好、樊梨花们不同的是史书中从来都没有关于穆桂英的任何记载,在史学界,普遍的观点是——穆桂英是杜撰的,历史上并无此人。

薛丁山、樊梨花夫妇征战沙场的故事被广为传诵,并搬上荧屏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杨家将》、《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诸多影视剧、戏曲等艺术作品中,穆桂英是作为杨家媳妇、杨业之孙杨宗保的妻子的形象出现的,其实,在《宋史》中却无关于穆桂英的记载,甚至连杨宗保都是虚构的,他的原型是杨业之孙、杨延昭之子杨文广。穆桂英这一形象最早出现在民间小说《杨家将演艺》中,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也有穆桂英这一角色,后世诸多艺术作品中的穆桂英形象多是依据这些小说改编而成的,并无史实依据。

戏剧中的穆桂英

电视剧中的穆桂英
那么问题来了,人民为什么将一个本不存在的人物形象塑造成能与花木兰、樊梨花、梁红玉等三位确有史实依据的女性并称的“巾帼英雄”呢?在小编看来,无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将她置身于“杨家”,用父死子继、夫死妇随的悲壮来表达人民对杨业祖孙三代誓死抗击外敌,守卫大宋北疆安宁的崇敬之情。

人民对杨氏一门祖孙三代的忠烈的崇敬之情广为传诵
二是杨家祖孙三代战死沙场的故事感人至深,但杨氏父子过世后,杨家将精神不能丢,抗击外敌、保卫家园的信念和决心更不能丢,于是,文学和艺术工作者们纷纷就从杨家的女眷入手,着手打造佘太君、穆桂英等杨门女英雄的形象,以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誓死抗击侵略的决心,更体现了人民对太平盛世以及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和平安定的生活华夏民族的共同的向往
三是迎合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历代封建帝王为了达到稳定统治的政治需要,不仅不会阻止这类小说的传播,还会顺势将穆桂英当做一个忠君爱国的典型,进行适度宣扬,客观上促进了穆桂英这一形象被更广泛认可和传颂。
本文作者:古今趣坛(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