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人费》野史趣闻
2018-11-23 20:02:15
文/ 函谷灵宝 编辑/ 木子
我们凤凰峪的民俗是很淳朴的。记得小时候,如果门口有个过路的,说想喝口水,如果赶上吃饭时,母亲会给人家端上一碗饭。那时小孩子好出去玩,玩个几天不回家,大家是不用去找的,这么大的孩子还会丢吗?再说也饿不着,到哪个村人家会不给碗饭啊。
村子里果树也多,平时大家也不偷,都等着果子熟了,果树的主人会把梨,苹果,桃子等摘下来,分送到各家去,尽管我家没有什么果树,但我的果子一点不比别人少吃。
如果家里来个什么亲戚,带了点什么礼物,特别是吃的东西,就会让左邻右舍的都尝一点儿。奶奶常给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种好东西,只让自己吃了那是浪费,让左邻右舍一起吃了,才是让人兴奋的事。
但是后来就渐渐变化了,比如我上大学回家的时候想吃谁家的果子,公公就会拿个秤出来,尽管儿媳妇一直说,称个啥呀,但是公公还是会认真地称下去,我妈也就赶快把钱拿出来。
再后来,我们那儿成了镇,一些车要从我们那儿过,村里的一些闲人就用个绳把路挡起来,来来往往的车辆过,就收费,三元五元的不等。母亲总是背地里对我说,这成了啥啦,这成了啥啦。
再后来,听说村里的三爷也在路上收费了。不过他不是白天他是晚上,过一辆车,他就收费;人家问,什么费,他说聒人费,也就是噪音费。
公安局长知道了,有一天晚上过来,三爷拦住他收聒人费,公安局长掏出枪,朝天放了两枪:这个聒人费怎么算?
从此,村里风气好了。
函谷灵宝:本名王宝寅,河南灵宝市人,著名纪录片制作人, 专栏作家,代表作《酒仙》《黑娃》《凤凰峪语》《起诉东京》等。
本文作者:豫视(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