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朝康熙年间九嫡之争原因过程及阿哥党野史趣闻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过程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结党
大爷党

纳兰明珠,余国柱、佛伦
太子党

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杜默臣、凌普、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齐世武、托合齐、耿额、鄂缮。
三爷党
陈梦雷、李绂
四爷党

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
八爷党

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裕亲王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等等。
康熙儿子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0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长子胤禔(1672年-1735年),惠妃生,皇长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直郡王, “大千岁党”之首
太子胤礽(1674年-1725年),孝诚仁皇后生,皇太子,“太子党”之首。
三子胤祉(1677年-1732年),荣妃所生,皇三子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诚郡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九月因在敏妃丧百日中剃头,降贝勒。康熙四十八三月,晋诚亲王,“三爷”。
四子胤禛(1678年-1735年),德妃生,皇后佟佳氏(隆科多之姐)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雍亲王。四爷党之首。
五子胤祺(1680年-1732年),宜妃生,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恒亲王。
六子胤祚(1680年-1685年),德妃生,六岁夭折。
七子胤祐(1680年-1730年),成妃生,惠妃抚养,身有残疾,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晋淳郡王。
八子胤禩(1681年-1726年),良妃(?-1711年)生,惠妃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为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为廉亲王,“八爷党”之首。
九子胤禟(1683年-1726年),宜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八爷党。
十子胤䄉(1683年-1741年),温僖贵妃(孝昭仁皇后之妹)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八爷党。
十一子胤禌(1685年-1696年),宜妃生,十二岁早亡。
十二子胤祹(1686年-1763年),定妃生,苏麻喇姑抚养,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为贝子。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履亲王。
十三子胤祥(1686年-1730年),敏妃生,(德妃抚养),雍正元年(1723年)被封为怡亲王,四爷党。
十四子胤禵(1688年-1755年),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固山贝子,雍正元年五月封多罗郡王,八爷党。
十五子胤禑(1693年-1731年),王密嫔(汉人)生。
十六子胤禄(1695年-1767年),王密嫔(汉人)生。
十七子胤礼(1697年-1738年),陈勤妃(汉人)生。
十八子胤祄(1701年-1708年),王密嫔(汉人)生,八岁夭折。
十九子胤禝(1702年-1704年),高襄嫔(汉人)生,三岁夭折。
二十子胤祎(1706年-1755年),高襄嫔(汉人)生。
二十一子胤禧(1711年-1758年),陈熙嫔(汉人)生。
二十二子胤祜(1712年-1744年),谨嫔生。
二十三子胤祁(1714年-1785年),石静嫔(汉人)生。
二十四子胤祕(1716年-1773年),陈穆嫔(汉人)生。
本文作者:越众二师兄(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