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15岁到底有多火?野史趣闻

2018-11-14 16:02:16

公元715年,唐朝盛世,唐玄宗当政不久。四川绵阳青莲乡的一个茶馆里,一个白衣少年迎面走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个少年早已是乡中的大红人,小小年纪就发表了好几首诗歌,一提起他,乡亲们都说家门口出了个天才。

两位士绅看着他潇洒的背影,情不自禁开始讨论这位桀骜不驯的贵公子。其中一名士绅当年也曾参加科举,过了乡试,却在入京应试时败下阵来,大好前程功亏一篑,自此看世事总不免有些悲观。他暗暗叹口气,对伙伴说:“这李家公子小小年纪,才华尽显,气质桀骜狂放,年轻人,锋芒尽露未必是好事,怕是以后要吃亏。”坐在对面的乡绅听了,哈哈一笑,说:“李兄过虑啦,我看这孩子打小就不是一般人,遇到事儿也会靠他的聪明才智化解的!

这一日,张财主从江南回来,闻听乡亲们说,李客家大公子的诗惊为天人,却只送不卖。他打小学做生意,摸爬滚打,却目不识丁,是内心的隐痛,所以总想整点有文化的东西来装装门面。想到自己和李客原也有生意往来,他应该会卖自己个面子。

李客在家中堂屋与张财主一阵寒暄,但对于写诗的事儿,只答应帮他问问自家儿子,是否要写,还是看白儿自己的想法。

送张财主走后,李客来到李白书房,传达张财主请求。没想到李白竟一口答应。李客不解,为何不识字的财主来讨诗,白儿满口答应;而前几天,几位饱读诗书的士绅来切磋技艺,儿子却不肯落笔写一个字。

李白回答得很轻巧:“阿爹,你也知道,写诗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儿,我爱不爱写,全看心情。没准哪天我心情好了,想和那几位乡绅切磋比试,我就自然写了。”

李客看到自家儿子这个样儿,不免暗暗担心,世道险恶,这孩子性子直率,有些才华却又不懂隐藏锋芒,只怕会遭人记恨,闯下大祸。但他又不想把话说重,吓着儿子。所以,话到嘴边也变成了:“白儿,好好珍惜自己的才华啊,不要肆意挥霍。”听后,李白噗嗤一声笑了:“哎呀,爹,就是一首诗而已,没有那么严重啦。”

转眼,白露将至,秋水横溢,鱼蟹生膘,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聚集庆贺禹王节。在这个大日子,各家的女孩子们也能迈出深闺,倾城邀约而出,在江河边游览。县令家的千金娟萝今年早早地开始筹划禹王节的事儿,央求父亲带她来青莲乡。县令拗不过她,就带着县尉一家,还有两家的随从丫头,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这儿,权当是出差体恤民情。

这天,娟萝和县尉的女儿阿花一行人来到河边游玩,衣着艳丽,热闹非凡。此时,却看到河对岸,一位女子气质清雅,衣裙简约,虽不施粉黛,但天然纯净、怡然自得的风采很吸引众人的目光。娟萝正在思忖这是谁家的女子。阿花就已经在耳边絮叨了。

“不知姐姐是否听说,这青莲乡有位年轻才俊叫李白,小的时候是神童,长大了更是气宇轩昂,出口成诗不在话下,还有一股侠客之气,舞剑也很潇洒……”娟萝忍不住打趣她:“妹妹如此熟悉这位少年的英雄事迹,莫不是暗暗喜欢上他了?”

阿花羞红了脸,赶忙分辨道:“哪有,我是想告诉姐姐,河对面的那位少女,正是李白的妹妹李月圆。”娟萝一听,大喜,这趟非闹着来青莲乡,就是为了见李白啊。于是赶忙抓着阿花说:“快,赶快喊她,我想让她哥哥给我写首诗。”

月圆听到,只说回去问问哥哥。但自家哥哥生性懒散,完成任务恐怕遥遥无期。

娟萝这姑娘,自小就是县令的掌上明珠,哪有轻易罢休的道理。顿时,心生一计。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堂主下回分解!

本文作者:斯言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