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下野之后去哪了?张勋混得有多好?野史趣闻

2018-11-14 06:02:48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宣统皇帝下诏退位,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袁世凯却只活了四年,这个北洋的首领突然去世,失去了对整个系统的有效控制,于是各种人物纷纷跳上舞台进行短暂的表演。十六年的北洋时代,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巧合的分成四份,四年袁世凯、四年皖系、四年直系、四年奉系。这中间大量的军阀们轮番上阵,但都撑不了多长时间,所以那个时代有一个常见的名词“通电下野”。


下野对于他们来说是政治生命的结束,意味着自己所代表的政治势力消亡,但对个人来说仅仅是退休而已。所以军阀们下野之后都是躲在天津或上海等地当寓公,没有人会对他们赶尽杀绝,即便是把天捅出窟窿的张勋,下野之后在天津的日子一样过得很舒服。除非是像徐树铮、孙传芳这样和政治藕断丝连,或者有私人仇怨,而导致不得善终之外,基本上还算是自由的合法公民。那么下野之后的军阀们,到底日子过得咋样呢?


这些人当中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拖泥带水型,这些人名义上下野,但是还掌握着一定的实权,牵扯到各方的势力,躲在租界里面就是藏进防空洞,迟早还想出来。还有一些就是做孽做的太多,仇人树的太多,就算躲进租界,也一样会引来杀身之祸。最典型的就是皖系头号干将徐树铮。段祺瑞下台之后他不甘落败,一直想尽办法试图让皖系东山再起,但是屡屡失败,再加上和冯玉祥有私仇。本来躲在租界里面很安全,但是他错误的判断了形势,冒然走出了租界,刚到火车站就让人杀害了。


还有奉系的张宗昌,这个多面派常年游走于各大派系之间,最终也避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但是他不甘心,联络西北军石友三和韩复榘等人试图东山再起,可是他的名声太臭,支持的人很少。就在他辗转之时,突然就被人给枪杀了。凶手是为父报仇的郑继成,他父亲郑金生早年被张宗昌杀害,一直憋着要报仇。被人以报杀父之仇的名义刺杀的还有孙传芳,孙传芳下野之后一直隐居潜心佛学,直到1935年突然被施剑翘枪杀。


第二类是颐养天年型,这些人基本上官职、军队都不复存在了,对权力的争夺失去了能力或欲望。不过手里的钱还是有一点的,于是就在租界里面买一栋豪宅,跟家人一起过着老百姓的富裕生活。这一类人是最多的,基本八成以上的下野军阀过得都是这种生活,选择的地点也大多是天津、上海的租界或者是北平。比如皖系首领段祺瑞,下野之后喝喝茶、下下棋、玩玩佛学,还曾经支持过吴清源下棋,日本人来了之后他断然拒绝当汉奸,跟着老蒋一起撤退了。


还有卢永祥、吴佩孚、曹锟、王占元、唐继尧、陆荣廷等等,这些人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权的时候风云一时,等部队打光了就选择下野,在租界里面过寓公的生活。钱也不多,但日子过得去,关心时局但基本上不参与。抗战时期基本上都被日本人拉拢过,但是基本上都不搭理日本人,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遗产不是钱也不是权力,而是气节和尊严,所以这些寓公们几乎没有当汉奸的。


第三类是发家致富型,这些人当军阀的时候无论是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都不咋地,但是下野退休之后,却表现出了出色的经商能力。没有在政坛站稳脚跟,却在晚年纵横商场,依靠投资发家致富,其中不乏很成功的民族资本家。比如皖系的首领之一靳云鹏,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基本上彻底下野了,他用手里的钱和人脉积极开展房地产事业,一半隐居,一半投资实业,开矿挖煤、织布纺纱还搞点副食品,十几年间累积的家业竟然达到六千多万,要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一辆豪华美国轿车才两千多块。


最牛的当要数张勋了,他带着辫子军跑到北京城让宣统复辟,一场闹剧结束之后,张勋是兵也没了、权也完了,最重要的是脸面算是丢到家了。然后就躲进租界里面,不跟他们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人家把头脑全放在经商上,开启了真正的人生巅峰。一开始是开当铺、开钱庄、开银行进军金融业,短时间内累积了大量财富,然后又开展实业,开始开工厂、开洋行,贸易干的是风生水起。后来又想进军新媒体,那时候中国的电影刚刚起步,张勋敏锐的察觉到了市场先机,把大量资本注入到上海的电影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让中国电影迅猛发展。那时候的张勋坐拥着数千万资产、七十多个行业的商业帝国,住的是超豪华别墅,享受着上百佣人的伺候。这规格别说是袁世凯、蒋介石难以媲美,恐怕住在紫禁城里的宣统皇帝都没法跟他比。

本文作者:茶叶蛋仰望天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