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冯小刚第一个10亿+野史趣闻

2018-11-13 14:33:52

2012年,贺岁档,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风头全被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掠去。这是个转折点。像劈头遭遇迟来的中年危机,他开始变得急躁。快速来了一发《私人订制》,给东家挣钱。

接着,演管虎的《老炮儿》,给他弄来影帝之冠。似被声名诱惑,他玩了一发更大的,《我不是潘金莲》又是圆形画幅,又是画幅变换,也换来好些名誉。以前,他嘴上瞧不起艺术影展,碰到时,身体倒是愉快地接受了电影节的表彰。可作为曾经的弄潮儿,面对平平票房,他心里到底难舒坦。市场扩容,票房猛涨,一度与他无关。

前十年顺流而下,后十年逆流而上,这是冯老师给自己的说辞。

直到,这部《芳华》。

以他的说法,这片自是逆流而上的产物。在进入影院的过程中,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波澜。没搞绝对安全的创作,的确有逆流而上的任性成分。

结果,票房大爆,诞生了冯小刚的第一部10亿+。具体地说,是14亿+。他逆流而上,实现了顺流而下的效果。

不知是被撤档事件弄得身心疲倦,还是对口碑和票房上的双赢比较满足,或者,他真的是到了自己能够宽容的年纪,“小钢炮”的人格,少见地在冯小刚身上暂时消失了。

事实上,这只是一个节点,一个逗号,并不是定型于此。自我矛盾、前后紊乱、情感失调,一直存在于他的身上,他的作品中。《芳华》亦然。

对文工团,对集体主义,对青春往事,他很怀念,又有点批判;他想现实,又被浪漫诱惑,忍不住美化记忆;前面讲人凉薄,又被真实、复杂或深度牵引着,在后面刻意补上仗义一笔。

刘峰(黄轩饰)是雷锋?他为什么是那么个好人呢,冯小刚点明了他的出身,他的身体状况,但逻辑不点透,导演不想破坏我们对他的同情。政委(赵立新饰)看上去人不错,对何小萍(苗苗饰)下起来手可一点儿也不手软,文工团散伙饭时又善感得不行。萧穗子(钟楚曦饰)中立摇摆,多年过去,刻薄不减。

——具体到单个人物,这些复杂或矛盾,是冯小刚的厉害之处,他刻画得不错。他对那个年代潜藏的阶级壁垒、政治身份、不同命运,再熟悉不过了。他也知道,怎么可以蜻蜓点水地拍出云遮雾罩的关系。

麻烦而令人困惑的,是整片的架构。他深情款款地回望,又声泪俱下地控诉。刘峰、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视点多而散,乃至乱。

那么,为什么成功打动了那么多人?包括我。冯小刚这次的催泪能力,威力之猛,堪比一流煽情韩片。

最主要的原因,是冯小刚第一次如此动用大量自身的生命经验,他对许多角色投注了太多的切身感情。片中那些人,那个时代,不是他经过理性审视或戏剧考量后构建出来的,而是从他身体内部生长出来的。巨大的情感能量,从他的生命流入电影,进而释放了出来。

他的电影,多从王朔和刘震云小说改编而来,且被他们影响较深。这俩作家,都有较强的现代性,白描、戏谑或解构,与抒情有一定的疏离感。于喜剧或别的方面,或许特别好使,不过,煽情功能一般。就说《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两次催泪吧,一个是微缩为家庭伦理剧,变窄;一个是进入到历史空间,变远。

《芳华》的剧本,不是冯小刚原创,编剧和原著是严歌苓。但这次的创作很特殊,是他们先商量电影,再有的小说。总而言之,文本层面,冯小刚的作者属性比例还是挺重的。他该好好享用《芳华》的成功。

现在,局面变得非常有趣。大部分导演,是一开始讲述自己的青春经验,而冯小刚,是功成名就后才做的。接下来呢?他会不会像自媒体追逐10万+一样,追逐自己的下一个10亿+?

旧时代的泪,流了,能否流把新世纪的泪?我有点儿期待,也有点儿好奇。

本文作者:电影解毒室(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