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原本不该发生的历史事件野史趣闻

2018-11-13 14:03:45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奉天(沈阳)的驻军突然袭击东北军独立第七旅的营房,拉开了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序幕。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其前因后果早已被人熟识,但我今天要说的是,这一切原本不该发生(至少当时),因为这几乎只是一个疯子的豪赌。

板垣征四郎

板桓征四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甲级战犯,军国主义的急先锋,时任日本关东军参谋。事发三天前,他和石原莞尔等三个少壮派军官凑在一起,共同谋划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就是主动进攻中国军队,强迫日本政府对华作战,而这个计划,是注定不会获得批准的。此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难道是不想打吗?答案是否定的,不是不想,只是当时不想而已。

日军高层

兵法云:多算胜,少算不胜,像日本这样崇拜华夏文明的国家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华侵略的每一步都做到了精打细算,毕竟中国不是个一般的国家。摆在日方高层办公桌上的数据很不乐观,此时开战困难重重,日本虽然疯狂,却并不是个完全的疯子。

自一战结束后,西方资本再次入侵亚洲,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国内工业产能每况愈下,商业农业一片萧条。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又给了致命的一击,其超过300亿美元的损失一下就把日本的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关东大地震

做为最大的财政支出,军费的削减势在必行。到了1930年的时候,日本军费竟然降到了5万亿日元,不及以前的六成,战争储备几乎没有,就连一场大点儿的局部战争都难以承受。

当时日本在华的可用兵力不到两万,本土现役军人只有三十万上下, 各师旅团都不满编,弹药军械十分匮乏。而对手就宽裕多了,张学良的东北军约40万人,编为步兵25旅骑兵6旅和炮兵十团,另有作战飞机两百架(至少),大小军舰20余艘。从任何角度讲,这都是无法轻视的威慑。

装备精良的东北军

面对如此局面,板垣等人心里非常清楚,日方高层将拒绝开战,他们只能“以下克上”,擅自行动将政府拖入战争。

消息不胫而走,日本方面提前获悉了板垣的计划,当即命令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并派参谋本部次长建川美次火速赶往中国东北,阻止他们的疯狂之举。

眼看自己的计划就要落空,板垣坐不住了,他召集了所有部属,宣称要以铅笔做占卜的方式决定是否继续下去。然而天不作美,占卜的结果依然是要阻止这个计划,他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就在众人决定放弃的时刻,板垣的同谋者石原莞尔站了出来,咆哮着说:“你们不干,我一个人干!”一句话,东北三千万无辜百姓的命运就此决定。

日军炮击北大营

1931年9月18日夜,坂垣征四郎下达了攻击命令,在中日双方政府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战争开始了。在隆隆的炮声中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接到板垣的急电,说北大营之“敌”炸毁南满铁路,我部正与之苦战。本庄繁将此电报原样发给了日本政府,同时对毫无参战准备的日军第二师团下达了作战命令。

眼看木已成舟,日本政府默许了板垣的行为,但强调说:如遇抵抗即禁止。

“如遇抵抗”,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本文作者:陪历史小歇一会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