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文景之治:汉景帝根本没有继承汉文帝的政策野史趣闻

2018-11-12 20:03:31

所谓“文景之治”,根本不是政策、制度的连贯时代。

过往的解释,往往指出汉景帝这个“大孝子”是听信了窦太后的“黄老之术”,继承了汉文帝的“宽仁政治”,但是如果我们一条条地对照,就会发现,在他在位期间,又将汉文帝已经废除的东西,重新捡回来了。

当然,这种“后找补”,文帝也干过,最典型的就是对欺骗他的术士新垣平的处置——夷三族,等于是把吕后时代已经明令废除的刑罚拿出来解了一回恨……

不过汉景帝就干得多了:

(汉景帝元年)五月,令田半租。(《汉书·景帝纪》)(汉景帝四年)四年春,复置诸关用传出入。(《汉书·景帝纪》)(汉景帝七年)春,免徒隶作阳陵者。(《史记·孝景本纪》)(汉景帝中元四年)御史大夫绾奏禁马高五尺九寸以上,齿未平,不得出关。(《汉书·景帝纪》)(汉景帝中元四年)秋,赦徒作阳陵者死罪;欲腐者,许之。(《汉书·景帝纪》)秋,赦徒作阳陵者。(《史记·孝景本纪》)(汉景帝中元六年)十二月,改诸官名。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汉书·景帝纪》)(汉景帝后二年)令徒隶衣七稯布,止马舂。(《史记·孝景本纪》)(汉武帝建元元年)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汉书·武帝纪》)

对照一下晁错在汉文帝十五年的贤良文学对策和汉景帝立庙诏书中“痛夸”明君的功绩,到汉景帝时代,废除殆尽:

1,“农人不租”变成了“三十税一”;2,“罪人亡帑”变成了“帑输在官”,直到汉武帝时才赦免;3,“铸钱者除”变成了“铸钱者死”;4,“通关去塞”变成了“出入用传”+“战马禁运”;5,“除宫刑”变成了“欲腐者,许之”;6,“罪人有期”倒是没变,就是把已经没多少的徒隶又捡回来了,而徒隶,其实就是汉代律令中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的统称,也就是包含官奴婢和不得于民人混住的刑徒的一个总概念。

可以说,汉文帝一朝一步步“绝秦之迹”,到汉景帝手中又给请了回来,这个结果看着好笑,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大变动,为什么会发生呢?

记载简略的汉景帝一朝,很难给我们多么具体的信息,但是,汉景帝时代,恰恰是国策大转变的时期:

其一,广收积储,骄奢渐起;其二,重新武装,加强控制。

先说其一,《史记·平准书》中写道: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益造苑马以广用,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脩矣。

这段记载的前半段,看起来和汉文帝朝没什么区别,甚至还贱爵价以招参与的百姓,但是后半段,就能看出来不同了。

与汉文帝的“减嗜欲”不同,汉景帝开始增修宫殿、楼观,也开始广畜苑马,一方面是为了个人的享受,另一方面是整修中央武备,备战。


《史记·平准书》中继续写道: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这一段司马迁“炫富”的描述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其中进入繁荣“盛世”的上下骄奢之态已经暴露无遗。

当然,这不是新闻,见《汉书·贾谊传》:

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纫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

这段话,贾谊的着眼点在于服制僭越,而我们看,却可以看到所谓的“古天子后服”被穿在了婢妾身上,古天子之服在富人宴客时候挂墙上,不谈僭越不僭越,只说这个骄奢之态,恰恰与“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的说法吻合。

也就是说,在汉文帝初年,汉朝社会已经是这个状态,唯一区别就是“公私积储”不足,至于说“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更是早已有之,贾谊在上疏中也已经指出了这些人的疯狂劲儿。

可以说,在经济上,由于从惠帝、吕后时代开始施行的“放松商品经济管制”的措施的持续施行,整个汉初的“奢侈和混乱的世风”一直延续未改,原因很简单,“网疏而民富”,惠帝、吕后、文帝均以“刑罚罕用”闻名,自然法网粗疏,民间活跃,以至于犯法者、僭越者横行。

问题是,直到汉文帝后元二年,文帝已经执政20年后,帝位无比稳固的情况下,想任用自己的小舅子窦广国为相,仍旧担心军功阶层说他“有私心”,只能把军功勋贵中的“小字辈”申屠嘉扶上相位。

那么,此时天下的豪强、富户中占据绝大多数的,实际上都是军功阶层的成员或后人,严管他们,实际上就是刨自己王朝的地基。

事实上,文帝曾经在贾谊等儒生的影响下,尝试以“五德终始说”为基础,通过改“土德”正朔的方式来重塑汉朝的合法性故事,这是汉王朝第一次尝试从“集团统治”的国家走向“全民国家”,直白地说,就是要在根本上扩大王朝的统治基本盘,用“人心”作为帝国的根基。

不想,术士新垣平的反叛,葬送了汉文帝的这次尝试,更让汉文帝只能紧紧抓住自己的“同盟集团”。

直到汉景帝登基之后,残酷的现实,逼迫着新君开始走“回头路”,只是一直到武帝初年,天下百姓仍未体会到繁华水面下的变化,反而在平安和乐之中沉溺不自知。

本文作者:刘三解(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