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辽宁营口坠龙事件揭秘野史趣闻
龙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是祥瑞的象征。龙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等东南亚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作为神传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在神州大地世代传承着。那么龙这种神兽是人臆想编造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呢?
1934年7月初,营口有人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此事迅速传播开来,目击者见龙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头上有双角,腹部有两只爪子伸出,眼睛半睁半闭,声如牛叫,好像有气无力的样子。众人纷纷给它撘凉棚,挑水浇,为它降温,僧人们每天为它做法超度,数日后一场暴雨,龙消失了。
第二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十公里处的芦苇丛中。先是8月初,《盛京时报》报道了天降巨龙,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厂房,掀翻车站的火车,造成九人死亡。接着8月8日,在苇塘中发现了有浓烈腥味的龙的尸体,尸体在炎热的夏天迅速腐烂,成为骨架。
龙骨在当时轰动一时,来参观者络绎不绝,《盛京时报》也刊登了相关文章,图文并茂。据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只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很详细,并且说明了这龙有爪子。人们都不认识这种动物,普遍认为是“龙”,营口水产高级中学张老师也判定为“确系蛟类”。
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李滨生回忆道:“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事件出现后,有人拍了这张龙骨展览的照片。因为照片比较模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大的头骨和脊椎骨。其中较为符合“龙”的特征的,就是头上两个带分叉的角。所以只从照片看的话,确实不是我们常见的任何一种动物的骨骼。
从文字记录来看,记载非常的详尽,包括很多人见证了还活着的“龙”,并给它浇水保湿。并且记录了体长(十多米)、声音(如牛叫)、有鳞片(据说装了两大筐)、有四个爪子、浑身腥臭。
尤其重要的证据是,龙造成的损失:弄翻三只小船,卷坏日资工厂的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车站的火车。因为牵扯到具体损失和人命,这个造假的可能性极低。
从目击者的表述,也可以看出高度的相似性,至少可以肯定,这件事情不是无中生有的。
龙骨随后被制成标本,馆藏于营口高级水产中学,当时正值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闻讯赶来将龙骨转移到长春,辗转运回了日本。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坠龙事件”的真伪,已无法证实。
本文作者:彦墨君(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