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选男宠的特殊要求,以及她的四大男宠野史趣闻
在古代,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招妻纳妾,可以堂而皇之地招嫔纳妃;而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女人只能与其他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几万个女人共同分享一个男人,能不能分得一杯羹还两说。究其本质,还是一个“权”字。男人打盹的时候,女人偶尔也会掌权,但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以及女性在传统观念下因长期压制生理需求而形成的特有的矜持,决定了女人不能像男人在占有异性方面那样大张旗鼓,为所欲为。于是,秘密招纳男宠或者说秘密情人,成为她们用来解决身心欲望的最佳方式和主要途径。
男宠,又叫面首,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也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在历史上,女强人秘招男宠之事屡见不鲜,如,西晋贾南风除“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还派人四处搜罗“端丽美容止”的地方“小吏”(《晋书》);北魏冯太后先是“内宠李弈”,又见“王叡出入卧内”,后来“李冲……亦由见宠帷幄”(《魏书》);北齐胡太后“与沙门昙献通”,后主高纬“朝太后,见二少尼,悦而召之,乃男子也”(《北齐书》),等等。
与她们相比,武则天(624—705)登上了权力巅峰,所以在招纳男宠方面有些不同。

年轻、貌美、健壮,是武则天挑选男宠的三个必备条件。
上有需求,下必投其所好。那么,是不是符合这三个条件的男子,就可以充当武则天的男宠呢?非也。唐代文人宋之问就吃了武则天的闭门羹。宋之问很有才华,且“伟仪貌,雄于辩”(《新唐书》),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武则天下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宋之问蠢蠢欲动,也想为武则天出力,并专门给武则天写了一首表明心迹的诗。“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太平广记》)。
武则天拒绝宋之问,除了他有“口臭”,还在于他太露骨。武则天虽然是皇帝,虽然贪恋美男,但她毕竟是女人,仍须保持必要的矜持。宋之问如此明目张胆,况且有生理缺陷,别说武则天不喜欢他,不敢与他亲近,就是喜欢也不好答应。事实上,除了宋之问,凡是公开自荐的,不论是父亲举荐儿子“洁白美须眉”,还是自我标榜“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旧唐书》),均遭到了武则天的拒绝。武则天一时糊涂,发出的“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诏令,在朱敬则的劝谏下也废止。可见,武则天选择男宠还是很注意影响的。
薛怀义和沈南嫪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他是武则天第一个在历史上有记载的男宠。薛怀义原是一个在市井卖膏药的小贩,因身材魁梧、健壮,被选进宫,成了千金公主的情郎。(按:千金公主是唐高组李渊的第十八个女儿,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妹)当时武则天大权在握,千金公主为了讨好武则天,于是就把薛怀义献给了她。
多年守寡的武则天见到魁梧健壮的薛怀义之后,非常喜欢,遂留用。但是为了使薛怀义出入皇宫更加方便,武则天便让他削发为僧,并在洛阳修建白马寺,薛怀义出任主持。从此借举办佛事之名,薛怀义便可自由出入皇宫。
薛怀义得宠期间,凭借着自己的如簧巧舌,不断得到提拔重用。他不仅为武则天督建明堂,还曾多次以大将军之名出兵讨伐突厥,并由此“因功”受赏(薛怀义两次讨伐突厥,运气都出奇的好,他兵未至,突厥就逐水草而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薛怀义当然把此归结为自己的功劳)。
可是就在薛怀义宠极一时,飘然自得的时候,一件让他非常恼火的事儿发生了,那就是武则天看上了太医沈南嫪。
武则天自与沈南嫪好上之后,薛怀义越来越受到冷落,终于有一天心怀妒忌的薛怀义一气之下,把自己曾为武则天督建的明堂烧了。可是对于这件事,武则天不仅没有治罪于薛怀义,并且还让他再次监修明堂,因为她首先觉得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再者说薛怀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出于对沈南嫪的嫉妒,这恰恰了说明了自己的“魅力”依然存在。
这一次,薛怀义虽然得到了赦免,但是心中依然不忿,他经常私底下宣扬武则天的丑事。武则天知道之后,终于忍无可忍,设计将其杀害!
薛怀义死了以后,沈南嫪成了武则天唯一的“宠儿”。可是已过中年的沈南嫪虽然仍文雅风流,但已身心虚弱,他极尽所能地想服侍好武则天,但已力不从心。因此没过多久,武则天便陷入了寂寞郁闷当中。

张易之和张昌宗
张易之、张昌宗是一对亲兄弟,唐太宗时凤阁侍郎张九成的儿子。二张兄弟当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并且风度翩翩,相貌非凡。在他们成为武则天男宠之前,二人都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骈夫。后来太平公主因见母亲寂寞难耐,出于对母亲的“孝心”,遂割爱,将二张兄弟献给了自己的母亲。
二张兄弟除了长得“漂亮”之外,还精通音律,善弹能唱,最厉害的一点还是他们“侍寝”的本领高超,因此武则天一得到他们,就宠爱非常。
那么武则天宠爱他们到了何种程度呢?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有一次,武则天的孙子李重润、孙女永泰公主和孙女婿武廷基因不满二张仗势霸道的嘴脸,私下里议论。不想这件事被二张知道以后,告诉了武则天,而武则天竟因此一下子把三人全部处死了。由此可见,当时武则天对二张的宠爱到了何等程度!
二张借着武则天的宠爱,势力迅速膨胀,一时间权倾朝野,蔑视群臣。朝中大臣虽然对二张的行为极为不满,但是摄于武则天的威严,均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公元705年,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朝中拥唐大臣发动政变,把武则天从病榻上“请”下了皇位,顺便诛杀了二张兄弟。其实这次政变名义上就是以“二张兄弟谋反”而发动的,可见当时朝臣早已对二张兄弟恨之入骨了!

本文作者:飞翔的蚊子1203(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