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杨广究竟有哪些女儿?隋炀帝弑父篡位竟源于一个女人吗?野史趣闻
先看烈女南阳公主。南阳公主是杨广所有女儿中唯一有详细记载的公主,而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气节上了列女传,使她有别于其它那些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姐妹。
南阳公主也是杨广非常宠爱的女儿,她出嫁的时候,杨广特意让宫里以美貌著称的马尚宫给宝贝女儿作为陪嫁。出嫁后杨广仍要常常看到南阳,不管是下江南还是征高丽,都要把她带在身边。不过南阳公主并没有仗着父亲对自己的疼爱而趾高气昂,反而伺候起生病的公公宇文述是宇文化及亲手举起了弑君的利刃,杀了杨广。而这宇文化及不是别人,正是南阳的丈夫宇文士及的亲哥哥!

南阳公主虽然是亡国之君的女儿,父亲杨广身前没有留下任何英名,死后还要带给儿女种种羞辱,但南阳公主身为女儿身却有着不输男儿的一份气节,这份气节就算在一片乱世中也熠熠夺目,连魏征都十分欣赏,宁可在史书中多费笔墨,也要记录下南阳公主的生平事迹。
不过尽管被杨广带在身边的这些女儿身为公主品行不够端正,行为举止也放荡得很,但话又说回来,比起被杨广丢在长安不闻不问的那些女儿,这些公主也算是曾经幸福过的。
岑仲勉先生统计过,杨广登基14年,在长安待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就连册封嫡长子杨昭为太子时,杨广也都没回长安,就只派了个使者带诏书回去。不过好在杨昭是太子,父亲不想见他他可以主动前往洛阳求见父亲,而那些被丢在长安的公主就凄凉了,生母不得宠自己也没本事跟在父亲身边,嫡母萧后在杨广面前一是说不上话,二也是根本管不了丈夫的事,想要玩的李渊在长安称帝后,这些被丢在长安的隋朝公主就通通被归为战利品一类,对照一下隋灭陈时隋文帝将一大群陈朝公主进行了欢乐大派送:赏几个给功臣做妾,赏几个去伺候自己的儿子,再留几个伺候自己,李渊也有样学样,处理了这些前朝公主。
这些如同历史尘埃般的公主们,一生当中没有享受过被人疼爱的滋味,已是可悲,最终只能沦为儿子传记中的寥寥数字,想想更是令人心酸不已。
这个女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女之一,宣华夫人陈氏。《隋书·后妃传》记载,陈氏是皇家血统,出身高贵,为南朝陈宣帝陈顼的女儿,即后主陈叔宝的妹妹。陈氏长得如何之美?史书是这样说的,“性聪慧,姿貌无双”,时称“江南第一美女”。陈灭亡后,陈氏被杨坚选配到后宫,成为宠妃之一。因为长得太美了,杨坚经常去她那里过夜,连独孤皇后都嫉妒了起来。因为这层关系,一心想篡位的杨广处处讨好陈氏,献金蛇、金骆驼这些贵重礼物给她,“以取媚于陈氏”。在太子的废立上,虽然最后是皇后独孤的力谏,但陈氏也帮时为晋王的杨广吹了不少枕边风,说了不少好话。但杨广刻意讨好陈氏,心里也有另外的企图:对陈氏的美貌早就垂涎三尺。
《隋书》对这段历史也有记载:“初,上(指杨坚)寑疾于仁寿宫也,夫人(陈氏)与皇太子(指杨广)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杨坚听陈氏这么一说,怒从胸中起,连父亲的女人也想勾引,“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后来便发生了前文所讲的隋文帝杨坚不明之死。
后来,杨广迫于压力将陈氏送到仙都宫居住。后又将陈氏接回宫中。陈氏虽然回宫,但她和杨广的事已公众于世,回宫后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回宫后的她整日郁郁寡欢,一年后离开人世。享年二十九岁。她死后,杨广悲恸万分,并为她写了一首《神伤赋》来寄托对她的哀思,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还有一条证据是隋末大起义时,在全国上下一派声讨声中,没有一人指责隋炀帝弑父这一颇具鼓动性的罪状。而与杨广合谋杀害文帝的凶手张衡,史书上称他“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后因他反对隋炀帝建造汾阳宫和谤讪朝政而被赐死于家中。唐朝建立后,李渊认为他“死非其罪”,替他平反,并赐给他“忠”的字号。如果张衡果真是弑君凶手,因为这关系到国家赖以维持秩序的伦理道德问题,唐高祖决不会替他平反。
没有了下一篇
纪辽东二首
【原文】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注释
1、海北:渤海北面。
2、翦:剪除。
3、长鲸:此指与隋朝对立的高句丽。
4、风云:指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
5、万里清:指战争结束后万里晴空,一切都回归平静。
6、销锋:熔化兵器。
7、镐京:西周首部,在西安东南沣水东岸。
8、旄:代指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9、节: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打鸣乐器。
10、馘:割下左耳。
11、九都水:当作丸都水。丸都,在吉林集安市。高句丽王都所在。
12、不淹留:指不滞留,不吝啬封赏。
13、讵:怎能,难道。
14、南宫:唐及以后,尚书省六部统称为南宫。
15、雍齿:汉代的人名。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刘邦最忌恨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几次想把他杀掉。刘邦定国后,封赏故旧亲近,诛伐旧日私怨,张良力谏刘邦封赏夙怨雍齿,用来安定群臣之心。

【作品鉴赏】
《纪辽东二首》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通典》曰:“高句丽自东晋以后,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随山屈曲,南临水,在辽东南。复有辽东、玄菟等数十城。”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王建又有《渡辽水》,也出于此。

作者介绍
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 中文名
- 杨广
- 别 名
- 杨英、阿摐、隋炀帝
- 国 籍
- 隋朝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大兴(今陕西西安)
- 出生日期
- 569年
- 逝世日期
- 618年4月11日
- 职 业
- 皇帝
- 信 仰
- 佛教、道教
- 主要成就
- 统军灭陈、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浑
- 开科取士、修建大运河
- 善属文,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 代表作品
- 《春江花月夜》《饮马长城窟行》《江陵女歌》
- 谥 号
- 炀皇帝、明皇帝、闵皇帝
- 庙 号
- 世祖
- 葬 处
- 江都宫西吴公台→雷塘
- 年 号
- 大业(605年—618年3月)
- 外 貌
- 美姿仪
本文作者:语文360(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