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波杨府感受杨家将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野史趣闻

2018-11-10 13:00:32

这里就是北宋历史上文官路过落轿、武官遇之下马的天波杨府了。记事起,读过私塾的外祖父就开始给我讲述天波杨府里的杨家将故事,杨令公、佘太君、穆桂英、七郎八虎、八姐九妹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伴着外祖父绘声绘色的讲述深深置入我儿时的记忆中。而原原本本地、系统地将故事听完却是在26年前,当时的传媒,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没有网络,电视也少的可怜,谁有一部收音机就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家用电器”了。那个时候,刘兰芳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一部评书《杨家将》,按时收听杨家将的故事,几乎成了我单调生活之中的唯一牵挂。杨家将世代忠良、忠心报国的故事荡气回肠,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一部评书将荣与辱、忠与奸、邪与正、真善美与假丑恶演绎的淋漓尽致,让我明了了什么是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天波杨府,座落在开封市风景秀丽的杨家西湖北岸,东靠北宋皇宫龙亭公园,西临清明上河园、翰林碑园。这座气势恢弘的仿宋古典园林,在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也点缀着古都开封的美丽。据导游介绍,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大为称道,特敕建一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赐予杨令公居住,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

天波杨府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杨家府衙;西院杨家花园;东院为演兵场。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天波杨府的,漫步在寂静的深院里,转朱阁,低绮户,我用心香祭奠儿时崇拜的英雄,重温杨家将前赴后继浴血抗敌的一段悲怆历史。

天波楼是整座府衙的主体建筑,一楼大厅是杨令公处理军机要事的厅堂,内设大型群雕“杨业发兵幽州救主”,二楼的群雕为“佘太君杨门选将”。它的东西配殿内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故事群雕。东配殿的雕塑表现了杨家将热血男儿赤胆报国的动人场面:有镇守边关30年,威震敌胆、死节朔方的金刀杨令公;有单枪匹马,独闯敌营,与辽兵主帅韩昌厮杀的七郎闯幽州;有置生死于不顾,代太宗赴会遇害的杨大郎龙棚赴宴;有忠心耿耿,不受诱惑的六郎出兵战韩昌;有出家为僧仍忠心保宋的五郎斧砍萧天佐。

西配殿的雕塑表现了巾帼英雄杨门女将血战疆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有胸怀天下、武功盖世的巾帼主帅佘太君;有打败辽帅的传奇人物烧火丫头杨排风;有飞驰敌阵,刀砍辽军先锋首级的七娘迎战马吐温;有奋战沙场的八姐九妹杀败耶律方;还有家喻户晓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一组组雕像生动再现了杨家将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舍小家,保国家、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再现了他们为捍卫国家前赴后继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高风亮节。

点将台在天波杨府演兵场的北部,两侧的对联是这样书写的:“帅将雄伟警寇胆,巾帼征鼓震辽庭”。走上威严的点将台,我的耳畔顿时鸣响起杨家的聚将钟和催战鼓,沙场秋点兵的画面也在眼前明晰起来……出演兵场大门,是一池清幽幽的湖水,微风和煦,波光粼粼。翩翩垂柳、名花嘉木,小桥流水,一派静谧,让人疑惑到了江南。有谁知道,这样幽静的杨家西湖里同样浸着杨家将的故事。杨家西湖的东面还有一湖,叫潘湖,潘指北宋时期的奸臣潘美。

传说,太宗年间,辽国经常兴兵南侵,企图夺取宋室江山。太宗雍熙三年朝廷为收复燕云十六州,主动北伐,宋太宗命潘美为西路军主帅,杨业为副帅,杨业屡建奇功。潘美疾贤妒能,惟恐杨业功高超过自己,设毒计陷害杨业,在陈家谷一战中,潘美逼迫杨业与辽军正面作战,并违约撤兵拒不接应,致使杨业的进退两难,落入敌手。被俘后杨业叹道:“我一心尽忠报国被奸臣陷害,现在兵败被俘,活着还有什么脸见人。”于是绝食三日而死。可叹一代忠良既要冲锋陷阵又要受奸臣陷害,英雄流血又流泪。故而民间有一首民谣说:“潘湖浊,杨湖清,宁在杨湖洗脸,不在潘湖洗脚。”

也曾在舞台上、在影视里看到过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但远没有在天波杨府所受到的教育这样深刻。在这里,杨家将为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做出了诠释。

本文作者:声宏紫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