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慈安太后才是对慈禧的最大威慑野史趣闻

2018-11-10 06:00:34

清朝后期,最为人熟知的是西太后慈禧,关于她的历史众说纷纭,不绝于口。却很少提及另外一位地位高于慈禧,与慈禧同朝二十多年,同样具有非凡政治才能并与慈禧共尊称为圣母皇太后的东太后慈安。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授予皇后慈安钮祜禄氏“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统一天下的权力,并下发“派载垣等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的上谕,实质形成了两宫太后主政,八大臣辅政的政治局面。两宫虽然都是太后,但慈安为嫡,慈禧为庶,在“嫡庶之分”的礼制束缚下,西太后慈禧仅靠“母以子贵”登上皇太后宝座的,其无论声望、资历、影响力远逊于东太后慈安,东太后慈安实际掌握着当时中国的最高权力,是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东太后慈安

慈安太后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为人仁爱忠厚,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她的政治才华与慈禧相比毫不逊色。在《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朝政大事上,还是由慈安太后决定,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绝不敢擅自主张。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从同治元年到光绪七年,共掌管朝政二十多年,慈安对权利没有太大的兴趣,平时政务多交由慈禧处理,不多参与,但在重要原则问题和事务上依然保持着决定性的影响力,慈安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慈禧最大的牵制和威慑。

辛酉政变成败的决定性人物

咸丰帝驾崩后,辛酉政变爆发,这场政变实质上就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关键时刻,慈安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毫无保留的支持了慈禧和恭亲王,才使政变得以顺利进行和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倘若慈安坚定拥护咸丰帝的遗命,保全现有格局,辛酉政变就不会发生,这段清史就得重写。

辛酉政变与两宫垂帘听政

赏罚严明,威慑朝政

同治元年(1862年),清末重要将领胜保(曾杀害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曾以内阁学士会办军务,参加围攻太平天国北伐军,镇压回民,因作战不力,接连战败,本人专横跋扈,自以为在“辛酉政变”中立下大功,又拥兵养寇,糜费军饷无数,遭众大臣弹劾。为了严惩祸首,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慈禧密诏将其押送回京予以赐死。并与同年12月,授意处决了在战争中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大快人心,获得满朝称赞。同时赐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在当时也是多有称赞。

倚重奕䜣,诛杀安德海

安德海总管大太监,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备受慈禧宠信的大红人,是慈禧的心腹。安德海恃宠而骄,搬弄是非、胡作非为、肆无忌惮,甚至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朝中大臣恨之入骨。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受慈禧委派到江南置办龙衣,一路招摇,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下。慈禧有意袒护安德海,但慈安以违反祖制的原则下旨“立命诛之” ,朝野称快。其实这次也是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奕䜣联合商议,压制慈禧的嚣张气焰的结果。慈安太后倚重和信任奕䜣,无形中奕䜣与慈安形成了一种联合力量,来共同对付慈禧。尽管奕䜣屡受慈禧的打击,但因为有慈安太后的倚重,依然能保住军机大臣的位子。这次事件表明,慈安太后在朝中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恭亲王奕䜣等朝中大臣也通过与慈安太后形成的政治同盟对慈禧施加压力,达到制衡慈禧的政治局面。

恭亲王奕䜣

创造“同治中兴”

同治帝年间,太平天国被消灭,政治和谐,社会稳定,“洋务运动”兴起,史称同治中兴。作为当时中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任何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慈安同意后才能实行。毫无疑问,慈安太后是大力支持洋务运动,在慈安的支持下,清朝皇族以恭亲王奕䜣为首洋务派才能在全国各地顺利的展开洋务运动,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慈安和恭亲王奕䜣合作促成了“洋务运动”,而慈安死后,慈禧为了私利打压和排斥恭亲王奕䜣,导致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各种问题。

洋务运动时期的机器厂

慈安病故,改变了政治格局

光绪七年,慈安暴病身亡,两宫垂帘听政骤然变成了慈禧独裁,虽然慈安生前,极少参与政治,朝政得掌握也以慈禧为主。但毕竟慈安的存在就是对慈禧的一股巨大的威慑,有慈安在,慈禧还有所顾忌,做事不敢明目张胆,恣意妄为。慈安太后一直倚重和信任恭亲王奕䜣等军机大臣,也常与他们资政议事。伴随着慈安的故去,中国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形势大变,慈禧不再受任何约束,使奕䜣在中国的最高统治集团中少了一位可以依靠的同盟。奕䜣感到势单力孤,更不敢轻易与慈禧面折庭争,锐气消磨,失去了当年意气风发,力挽大清江山得胆识与魄力。这位睿智过人的恭亲王已经全无昔日的果敢与睿智,几乎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奕䜣失势,慈禧听政已无任何障碍,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无冕女王。

本文作者:历史的味觉(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