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叛臣,为清朝效力官职宰相,死后墓碑被康熙留下一句嘲讽话野史趣闻

2018-11-09 15:37:42

说起背叛起明朝的大臣,有了解过历史的人会提到吴三桂,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因清军入关,加速了大明的灭亡,因此吴三桂在历史上的名声大部分是臭名昭著的。同时投降清朝的还有明朝大臣还有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尚可喜等人,其中洪承畴后来更是官至宰相。

洪承畴在明朝降将中也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性人物之一。1593年,洪承畴出生于泉州南安,23岁考上了举人,35岁当上了陕西陕西督道参议,后来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被提拔为陕西布政使参政。

1638年,皇太极又再次南侵,洪承畴受命前去抗敌,但因兵力有限且无支援,松锦战役失败,洪承畴被俘。被俘后的洪承畴刚开始已经抱着必死的心,但是皇太极亲自几次劝降,最终洪承畴叛明降清,也有另一种说法是庄妃劝降。

降清后,洪承畴多次为清廷充当马前卒,不留余力攻打明朝残余势力。后来还向清朝建议学习儒家学术,淡化满汉的差异,采用明朝的典章制度等等,他的不少的建议都被清朝采纳,成为完善国家的机器。

然而作为一个叛国贼,他一方面并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另一方也没有充分被清朝所信任。

1647年,洪承畴回家接自己的母亲尽孝,洪母见到自己的儿子后,拿起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不忠不孝的畜生,我已70多,你教我到旗下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民除害。”原来当时洪承畴加入了镶黄旗,按清朝规定,八旗命妇必须轮流入宫伺候太后。

不仅如此,辉煌腾达后的洪承畴在家乡福建泉州建造府邸,没有一个亲人愿意前去。洪承畴弟弟表示国家灭亡,兄长投敌,无脸见人,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于是带着自己的母亲住在了船上隐居。

最为尴尬的是洪承畴让清朝学校儒家学术,清廷学习之后,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这样的人很快就被排斥在外。到了乾隆时期,洪承畴还被写入了《贰臣传》中,清朝也开始宣扬史可法等人爱国的行为,洪承畴叛国降清被视为不忠不孝的例子。

洪承畴去世后,康熙御赐了碑文上写道:“破明兵十三万时或尔”、“大兵南下,尔图报豢养之恩”言语轻蔑,一点都不是对于开国大臣应该有的语气。

洪承畴后半生尽心尽力为清廷效力,不惜叛国,弄得世人骂他卖国贼,亲人与他断绝往来,死后还被自己的主子嘲讽,不得不令人唏嘘!

本文作者:历史浅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