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的五个民族最后结局如何?一个被灭族,一个至今仍在野史趣闻

2018-11-09 09:30:50

要解释五胡乱华的结局,就要先讲清楚两个概念。第一,五胡是什么?第二,五胡乱华是怎么形成的?先解释第一个问题,五胡是什么?古代草原的民族概念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现在的民族政策,是将民族细分化,就是要把民族越分越细,免得扯皮。古代时却不一样,当时的草原民族通常都是部落联盟,往往就是联盟的老大叫什么,整个部落就跟着叫什么什么。比如我们熟知的匈奴、鲜卑这些部落,它们并不是单一的大部落,而是一个部落联盟。


五胡之匈奴八王之乱爆发后,司马家族的二逼王爷们相互攻击,这个时候的胡人就变成了各方势力都要拉拢的对象了。原本在晋朝军中担任军官的匈奴人刘渊看出了西晋的脆弱,他说服了自己部落的人,乘机起兵,割据汉地,并在山西太原建立了匈奴汉国。建国之后,刘渊率部出兵河南,将混战中的晋军打的大败,并先后俘虏了晋怀帝和晋愍帝,灭掉了西晋政权,占据了华北地区。


五胡之羯族羯族按照历史记载,属于典型的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民族。羯族人最早是归附于匈奴部落联盟,因此被称为匈奴别部,意思也就是当年匈奴带到中国来的白人小弟,至于羯族是白人中的哪一族分支,这就不清楚了。当年的中原人不像现在的中国人这么崇洋媚外,喜欢白种人的相貌。因此中原人把羯族人视为怪胎,当作奴隶使用。所以羯族人的反叛积极性最高,一旦给他们反叛的机会,他们就会造反。


五胡之羌族、氐族然后就是羌族和氐族。羌族也是泛称,指的是居住在西北和青藏高原上游牧部落。早在春秋时期,靠近关中的羌人就开始与华夏族开始通婚融合,这一波人后来就变成了汉人。而居住在高原之上的羌人,从汉朝开始也陆陆续续的与汉人融合,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腾、马超两父子,实际上就是不汉不羌的血统,后来跟着刘备到四川去了。


由于氐羌人离四川和关中比较近,所以五胡乱华时期的第一个胡人政权成汉,就是由氐羌人的领袖李特所建立。后来这个政权被东晋大将桓温所灭。桓温灭成汉之后又进一步向北,攻打刚刚在关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氐族符氏,差一点把前秦给灭了,但最后功亏一篑。后来前秦在皇帝符坚和汉人丞相王猛的治理下,励精图治,统一了整个北方,差一点连东晋也要给统一了。结果被一个淝水之战打回了原型,氐族也就慢慢的没落下去了。


氐人被融合,羌人的结局也差不多。后秦政权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后,失去了中原控制力的羌人一部分留下来跟汉人融合,一部分被驱赶回了老家山区。也就是这个时候,生活在西藏的发羌开始崛起,建立了后来的吐蕃政权。吐蕃吞并了大量的羌人部落后,形成了现在藏族的前身。剩下的羌族因为生存空间被压榨不断南迁,他们跑到云南一带排挤当地的土著,最终形成了现在川滇地区的彝族和纳西族。


五胡之鲜卑相比于匈奴、羯、氐、羌这四胡,鲜卑人是最晚进入中原的,但也是最成功的。由于冉闵报复羯族,导致中原大乱。鲜卑的慕容氏乘机挥师入关,先期拿下了幽州和蓟州,随即在河北的魏昌城和冉闵打了一战。最终冉闵战败,鲜卑慕容部落大举进入华北。需要注意的是,鲜卑也是部落联盟。打败冉闵时,进入中原的是鲜卑的慕容氏,至于鲜卑的其它部落,比如段氏、宇文氏、拓跋氏都还没有入关作乱。


但是前秦的好景不长,淝水之战后,不止是羌族的姚氏兴起,鲜卑的慕容氏和拓跋氏也都崛起了,分别建立了后燕政权和北魏政权。这样一来,北方又陷入了后燕、后秦、北魏、大夏四国的大混战。首先出局的是后燕,参合坡一战,后燕的八万精锐被北魏消灭。这场鲜卑人的内战,以拓跋氏的胜利告终。随后不久,后燕的战神皇帝慕容垂驾崩,北魏大举南下,将除了辽东和山东之外的华北全部拿下,成功的入主中原。


第二个出局的是后秦政权,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羌人退出五胡乱华。第三个出局的是大夏国,铁弗人退出五胡乱华。最后,还站在舞台上只有刘宋和北魏两个政权,这便是南北朝的开端。北魏统一北方后,进入中原的鲜卑拓跋氏汉化的很快,于是就有了后来广为熟知的孝文帝改革。但是汉化改革后,鲜卑族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内讧,最后北魏政权也亡于这场内讧,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关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可以说是奠定了后来的历史走势。

本文作者:小小将军令(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