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真的是“开国皇帝”吗?野史趣闻
清朝,作为中国王朝的最后朝代,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汉文化帝国,它创造了诸多“不可能”。那么,这个王朝是怎么做到的?它的前后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呢?
文章将依托曹金洪老师著作《大清十二帝 大清十二后》,并结合相关史料辅以佐证,力求真实。同时,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介绍,生动充满趣味。段末,将会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诸多问题,欢迎大家讨论,分享思绪。
第一部分——努尔哈赤,真的是“开国皇帝”吗?
我们先从明末说起。
大明末期是内忧外患。朝廷内宦官专政,政治上乌烟瘴气,经济上民不聊生。你敢想,连年天灾又加上苛捐杂税,这老百姓日子有多难过,史料“易子而食”,就是说这人饿的交换着孩子来烹食充饥(其实,不仅明末,中国诸多朝代都曾发生过食人,尤其五代时期)。
而这远离帝都的地方也是苦不堪言,比如我们的主人公——努尔哈赤的故乡。

明末东北行政图——建州左卫位置

满族的前身,史料考察后,实为金代女真族,而女真名称是出现在五代(没错,就是那个五胡乱华的时期)。元朝灭金后,执政族蒙古族把女真族归为汉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使得女真族被排挤至现东北偏远地区,继续游猎。(后来清朝建国后,一直实行满蒙联盟,给与蒙古族相当高的地位,想一想,是不是和现在很多国家或者民族极为相似?)
1 身世显赫
记得有句话评论漫威英雄,“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而努尔哈赤的家世在当时的建州卫也是极为显赫。父亲是建州左卫军权一把手的儿子,母亲是建州右卫军权一把手的女儿,权势甚大!这个家世是他能够日后称雄的极为重要的资源。

努尔哈赤
政治联姻,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不可能消失的,换句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怎么看,亲?
2 为何奋而起兵?起义?争权?不不,是为了报仇
万历十一年,当时建州地区两大女真部落争夺势力愈演愈烈,甚至其中一支名阿台的部落闯入明边墙内。这就如同缅甸的内战,打到中国国境内,那个时候的大明可不会像现在一样再三警告,而是直接出兵,打。于是,发生了一件惨案。明军攻打固城的阿台部落,劝降后又屠城,这就是战争。其中被杀的恰恰有看望女儿的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惨…
于是,努尔哈赤拒绝了明朝的补偿,以其父“13副遗甲”起兵攻打致使家人死亡劝降人士,或者称满奸,为父报仇。
想一下啊,为什么不是攻打大明?
3 内忧外患,绝地逢生
刚起兵的努尔哈赤,身边只有不到百人。而他要对抗的是整个女真,以及不想扩大事端的明朝和家族。你知道,这人啊都是一样,当某人发家致富,突然多了一堆亲朋好友。努尔哈赤武略滔天,在此后征讨杀父仇人和违逆女真部落中屡战屡胜,便逐渐形成自己势力范围。而此时的大明,张居正去世,神宗亲政,朝廷内外人心惶惶,那叫一个乱啊。这种大的政治环境,又进一步增强了努尔哈赤的野心——进攻大明。

张居正
努尔哈赤发家的一个决定性的原因是:明朝的不作为。想想为什么呢?
篇幅有限,下文将会续写,探讨努尔哈赤算不算开国皇帝?
欢迎跟进点赞,下期再会!
本文作者:貘貘自媒体(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