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老师吴玉善先生野史趣闻

2018-11-08 18:33:28

我的老师吴玉善,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当时他五十多岁的年纪,个头不高,皮肤白皙,但精神矍铄,给人一种干脆利落的感觉。

吴老师一贯留的发型就是小平头,那头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立着,像极了他倔强而执着的性格。发际之下至眉间是他开阔微隆的前额,其间布着几条很深的皱纹,形似刀刻,暴露了他不同寻常的阅历。他的眼睛并不大,如芒似电,炯炯有神;这双眼睛里,既有对学生的爱怜,又有对教学的严谨。嘴巴是那种薄薄的嘴唇,平时的话语并不多,只有到了课堂上才像打开了话匣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老师吃穿用度极为节俭,平素总是穿一件蓝布中山装,在左上衣口袋里也总是插着一只钢笔;在秋冬季节,在周围的人都竞相展现发型的时代里,也总是规规矩矩地戴一顶传统的蓝色的帽子。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的语文素养极高。他的课妙趣横生,常常听得我们如痴如醉,不忍下课。

至今我还记得他来上第一课时,给我们做自我介绍的情景。上课铃一响,他就走进教室,轻轻掩上门,健步走上讲台,把原本夹在腋下的书本一摞地放在讲桌上。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表情凝重地环视了一周,在这个过程里,似乎就蓄积着一股气概。最后目光停在教室后的某处,稍顿片刻,然后霹雳似地喊了声“上课!”那声音甚是果断、威严,紧随其后,班长的“起立”声也很干脆,同学们的“起立”动作也很整齐。待同学们坐下,他便缓缓开口,“我姓吴,小字——玉善。”之后,他回过身用粉笔在黑板写了个“吴”字,空了点空,又在后面写了“玉善”两个字。这三个字非常漂亮,工整而端庄。日后,当我也走向三尺讲台,我才知道这就是“板书”,如此这般得需要多么深的功底呀!那节课,他给我们介绍了莫泊桑的《羊脂球》,许是我们年幼,对作品的背景和内涵不甚了了,觉不出主人公的心酸和伟大,反而时时爆发出哄堂的大笑,甚至在课下“羊脂球、羊脂球”地相互取笑,戏谑。末了,他教育我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或许我们当时的确是很无知的,这样的话都是姑且一听,殊不知这竟是他大半辈子的追求和信仰。

毕业后,我一直漂泊在异地,再没见过吴老师,前些日子看到其他同学几年前组织的聚会合影,又一次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仍旧是传统的蓝色的帽子,只是上身罩上了一件灰色的棉衣……他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请为你的老师点一盏灯

本文作者:子曰诗云呓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