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说课野史趣闻

2018-11-08 17:06:46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既是对传统儒学的一次总结与反思,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故本课内容教材地位非常重要。

2、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3、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采取“自学—设问—引导—探究—总结”的模式进行教学。重点探讨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从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4、教学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5、教学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6、教材处理:本节课内容与已学知识的联系紧密,所以总体要将本课内容放在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大背景下来处理,同时横向联系必修一与必修二的内容。四位思想家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分成两部分来处理。重点利用材料解析他们的思想主张,并结全课后要旨,进一步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同时认识明清之际出现这些进步思想家的历史背景、思想特点及其历史进步作用。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因为本课的内容的重要特点是分析、理解难度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对问题进行探究(问题探究式教学);对于几位思想家的思想,为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快速的熟悉与掌握,并对他们的思想作出比较,可以用表格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表格法、比较法)。

2、学法指导:

主要采取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法。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因为:针对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3、学生活动组织:

问题探究采用分工合作与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适时指导与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联系本单元及必修一与必修二有关明清时期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导入)

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一定的思想总是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是一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明清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一切毫无例外的又从思想上反映出来了。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进步思想家把传统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讲授新课: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推进课程。)

探究问题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多媒体展示)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来探究,分组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要点。)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4、思想: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此问题旨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化的原因,并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探究问题二: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是谁首先向儒家正统思想发起了挑战?(多媒体展示)

这一问题目的是过渡到“离经叛道”的李贽一目,这一部分内容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可先设计一些讨论题:如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在哪些方面?体现他思想的著作有哪些?你是怎么看待李贽的这些思想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最后师生合作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多媒体展示答案要点。)

探究问题三:如果说李贽的“离经叛道”还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的话,那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出现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了。他们的思想是怎样体现时代特征的?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内容有较透彻的了解,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首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人物像,介绍他们的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

他们的思想主张可以用材料解析的方式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对他们的思想及其历史进步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材料,也可课前准备好材料。)

最后总结归纳四人的思想主张:(课件展示)

主要思想

社会根源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心学体系

探究问题四: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吗?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比较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略带提高性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搞清这一历史问题有助于理解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并展示。)

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因为它们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没有产生。

中国民主思想只停留在批判的层次上,并没有提出新的思想,更没有认识到人的基本权利。它没有成为主流思想,因此没有促进明清社会的转型,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而启蒙思想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描绘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开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推动了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探究问题五:(拓展延伸)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中的哪些观点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启示作用,并指出这些启示作用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个人修养方面来回答,同时感受并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课堂小结:(展示表格,对教学生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可以给学生整体感,使学生对知识有个全面的把握。)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板书设计:主要是多媒体展示部分的内容,适当使用副板书。

巩固练习

1.6.(2008宁夏,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2009福建文综,)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

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地位重要,前后联系密切,教学中必须注意枞横联系。本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导入可以利用思想家的图片,小结也可以对儒家思想进行一次总结,理清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得出明清时期是儒家思想的活跃阶段,呼应标题。

本文作者:小勇读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