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朱仝排名为什么那么高野史趣闻

2018-11-08 15:30:32

侧眼看水浒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之二(82)

美髯公朱仝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二位,上应天满星,担任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后授保定府都统制,最终官至太平军节度使。有过黑社会经历,不但没有遭到主流社会抛弃,反而如鱼得水,官升数级。插翅虎雷横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五位,上应天退星,是步军头领之一。征方腊时战死于德清县,追封忠武郎。


朱仝、雷横原本是郓城县的都头,一个管马军,一个管步兵。朱仝,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再生,满县人都称他“美髯公”。雷横,膂力过人,能跳二三丈阔涧,满县人都称他“插翅虎”。宋江是县衙的押司,与他们是同事,晁盖是郓城县下辖的东溪村保正,与朱仝、雷横也是熟人,加上郓城的吴用,组成了日后的天罡星郓城派。雷横出场较早,上梁山也是雷横先,但在梁山上的地位,雷横排在朱仝后面,原因之一是因为朱仝的长相像关羽,主要原因是朱仝协助放走晁盖,宋江事发后又放走宋江,对两个梁山大寨主都有救命之恩。其实私放梁山两代领导人的功劳中也有雷横的一份,只因他后来行为不检失手杀了人,前两次功劳才丧失殆尽。

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同样是宋江在郓城县的同事,同样是拯救过晁盖和宋江,为什么排名差了那么多?结局差了那么多?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朱仝是义气为重,雷横是利益为重。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但是做人的方式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的。格局决定结局。在平时生活中,朱仝的境界要高于雷横,雷横利用捕头的权力吃拿卡要,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初次遭遇刘唐,雷横在给了晁盖面子的同时还收了十两银子,可见其早已深谙此道。朱仝放晁盖、放宋江、放雷横,都是义气而为,不顾个人安危。朱仝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这一点相信没有人能否定。正是因为他重情重义,所以他才会冒着危害自己前程甚至是生命的情况下,三番两次的将本应该在他职责之内抓捕的犯人放走。

第二,上梁山的渠道不同:朱仝是逼上梁山,雷横是主动上山。

雷横上山是因为一个女人。雷横打死新任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打入囚牢。朱仝此时已改任当牢节级,替他上下打点。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将雷横放走,而后回县衙自首,被'断了二十脊杖,刺配沧州牢城'。雷横则偷偷返回家中,带着老母连夜投奔梁山。朱仝上山是吴用的计策。朱仝到沧州后,又得到沧州知府的赏识以及其子小衙内的喜爱。知府便让朱仝每日抱着小衙内上街玩耍。盂兰盆节时,朱仝带小衙内去放生池边看放河灯,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横,被拉到僻静处,见到梁山军师吴用。吴用请朱仝上梁山入伙。朱仝婉拒,返回原处时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内时,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被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梁山,但仍表示不欲与李逵共处。朱仝的行动不仅打动了县官和发配地的知府,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朱仝成了义的化身,也征服了梁山好汉,梁山不惜杀害一个四岁的孩子逼朱仝上梁山。梁山在大排名时,朱仝不仅作为恩人的身份出现,还和关胜作为忠义的代表被破格重用。

第三,对待梁山的感情不同:朱仝是勉为其难,雷横是死心塌地。

雷横上梁山,是和母亲主动而为。朱仝尽管上了梁山,但是始终没有断了对朝廷的心驰神往。朱仝对国家的忠心朝廷是知道的,征方腊胜利还朝后,宋江落了个被毒死的下场,而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在宋辽对峙的前沿,远离朝廷,一心一意训练军队。后随刘世光破了金军,做到太平军节度使,成为一方诸侯,和呼延灼一起成为为国家抗金再立新功的好汉,不幸的是呼延灼战死疆场,朱仝善终算是对他忠心的一种奖励吧。朱仝的结局可谓完满,应了他天满星的命数。

朱仝告诉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万法”对于我们来说明明是“有”,为什么佛陀和菩萨要说它是“皆空”呢?原来,在佛教理论中的“空”,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存在”,而是指“不真实”(幻有、妙有),“妙有”与“真空”的关系是“妙有非有”、 “真空不空”。“万法皆空”的意思是说一切“幻有”、“妙有”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妄”的。因此,永嘉大师在《证道歌》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因果为什么不空?因,实在说,也是剎那之间就变成果;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是下一个果的因,所以果又变成因;果变成因,果也空了。由此可知,因果也是空的。因果怎么会不空?因果不空,前面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万法皆空”,因果是不是属于万法里面的?还是万法以外的?当然属于万法里面的。万法皆空,因果也空。何以说“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说它的转变不空,是说这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因果“相续不空”,永远是相续的。我们一个人,造业是因,受报是果,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永远在相续,永远在循环。所以“因果不空”是讲它三个特性,转变、相续、循环,这三个不空。

本文作者:侧眼看水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